放大圖片
■黃同學指卷一的三農問題較難答。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鄭伊莎)新高中文憑試通識教育科昨日開考,其中卷一必答題部分今年終於沒有聚焦在政治議題上,不少考生對此表示欣喜。有考生直言,通識課程涉及不同範疇,過去3年已連續有必答「政治題」,今年沒有屬意料之內。資深通識科老師認為,考評局今年出題涵蓋全面,值得讚賞,認為這可讓教師回到正軌,與學生全面探討不同的議題,而非只集中討論部分熱門政治議題中,有助訓練學生的批判思維。
通識科過去3年必答題都有深入探討香港政治議題,引起通識考試過度「政治化」的質疑,至今年考試內容終於「正常化」,更全面探討課程的六大單元。其中卷一3道必答的資料回應題,分別包括內地三農問題、青少年整容問題以及國際旅遊業。卷二則為3選1的選答題,題目分別有新聞自由、標準工時及全球文化,當中部分仍帶有適量的政治元素。
考生指內地三農問題較深奧
對今年通識文憑試未有再集中政治議題,昨多名考生都表示欣喜,其中黃同學指,考試已連續3年有「政治題」,今年沒有屬意料之內,但對於卷一內地三農問題則直言較深奧。
陳同學及謝同學則在卷二都選答了有關標準工時的題目,二人指中學生多不熟悉政治議題,一般都避得就避,謝同學更自言政治冷感,自評今次可獲4級成績。
另一考生李同學則於卷二選答新聞自由,她稱曾在補習社學習相關概念,故作答時分析了多個影響新聞自由的因素等,認為分析合理即可得分,並認為自己作答不錯,有信心獲4級成績。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顧問張銳輝表示,今次通識科卷一及卷二試題,涵蓋課程六大單元,但有別往年出題模式,沒有集中政治議題,例如香港政制的資料性提問,因此卷一算是歷年最淺易,而卷二深淺度則與過往相若。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顧問許承恩則表示,過往3年較少提及的現代中國及全球化,今年題目都有涉獵,能涵蓋每個單元,「正好反映了通識科並不鼓勵同學貼題,同學應該要均衡、全面地理解不同的議題,而不是死記硬背」。
資深通識教育科老師李偉雄認為,今年沒有集中政治議題,反而從不同分題全面探討多個單元,涵蓋全面,值得讚賞,亦能夠鼓勵教師以教學主導考評,「通識教材不能集中某一兩個議題,只有全面探討,才可訓練學生的批判思維。」
教協屈考評局「政治壓力」 老師不認同
不過,政治色彩濃厚的教協,昨卻對「正常化」的通識卷作「政治指控」,稱憂慮考評局是受「政治壓力」而迴避。考評局發言人回應指,擬題是依據課程內容和評核目標等作議題探究,當中涉及「跨單元」命題,要求學生融會貫通,聯繫不同概念。李偉雄亦不認同「政治受壓」一說,強調「有不少社會議題也值得關注,出題可涵蓋得更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