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匯眼看中國」沙龍現場。 記者張聰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 北京報道)在本報昨日舉辦的「匯眼看中國」沙龍上,內地經濟專家認為,雖然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還談不上「救市」一說,應當善於把這種壓力變成動力,推把握新常態下的新機遇。目前看,中國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很可能是已經過去的2014年四季度和今年的一季度,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應該在7.2%。
要將下行壓力變成動力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今年中國經濟所面對的困難比去年要大。從第一季度狀況看,2月份全國的用電量是負增長,2月份全國進口增長是負20.5%,說明當前內地的內需還是不足。還有一個指標就是1月、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增長6.8%。如果要達到全年7%的經濟增長目標,那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應該達到8%以上。
對於所謂政府「救市」一說,姚景源並不認同。他引述總理李克強的話說,「工具箱裡還有很多工具,還沒有用,所以不叫救市」。他認為,經濟下行雖然帶來困難的一面,但也形成一種倒逼機制,使我們能夠把創新提到至關重要的位置,去推動增長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姚景源說,應當善於把這種壓力變成動力,推把握新常態下的新機遇。
建議農民工就地市民化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表示,中國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很可能是已經過去的2014年四季度和今年的一季度。今年2月份的經濟數據比較困難,很大因素是因為春節較晚,數據相對滯後,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應該在7.2%。
原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力資源協會會長劉福垣認為,中國經濟還需要練「內功」,打通自己的七經八脈。如果能夠解決好中國2.6億農民工的市民身份問題,中國經濟將「一化解千愁」。他建議,農民工應該就地市民化,中央政府要承擔起社會保障功能,建立納入中央財政預算的全覆蓋的社會保障制度。
應拆除不公平「玻璃門」
對於當前改革如何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與會專家認為,政府要真正回歸到政府的角色,努力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為企業家發揮自身才智創造有利環境。同時,企業也應該與政府保持適當距離,不要想着去找尋租,而是要去發現市場機遇。
參加此次沙龍的民營企業家、加多寶集團黨委書記龐振國表示,現在市場競爭中有很多「玻璃門」,尤其是對民營企業,你看着好像沒有,但實際上你過去會撞頭,應該把不公平的「隱形門」或者是「玻璃門」拆除。如果能夠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一定能激發出各種經濟體的發展活力和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