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本法作為香港的憲制性文件,對香港回歸後的各方面都有決定性及深遠的影響,故每字每句都經過仔細斟酌,不容有失。當年,有人擔心回歸後中央會把香港特區的儲備「榨乾」,故要求在香港基本法中規定香港特區政府在財政預算一定要做到「收支平衡」,但屬「凱因斯學派」的陳坤耀大力反對,在多番爭取下,有關字眼才斟酌為「力求收支平衡」,讓特區政府在財務安排上更有彈性。
憶起當年在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裡的工作,陳坤耀在訪問中說得最多的一個字就是「忙」:忙得每個星期都要開會。30年前的忙,畫面已經逐漸流逝,令陳坤耀最深刻的,還是其「老本行」--經濟問題。
赤字預算派糖惠民有依據
基本法第一零七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不過,在香港經濟困難時期,特區政府屢次動用資源,推出系列專項紓困措施,出現了「赤字預算案」,被質疑違反了第一零七條的規定。
陳坤耀指出,第一零七條是大家斟酌過後過的結果,令特區政府在制定政策和開支方面,有較大的斡旋餘地。當年,不少人都憂慮,香港在回歸祖國後,中央政府或會「榨乾」香港的資源,將香港的資金「北調」內地,故要求財政預算必須收支平衡,以確保香港「有錢剩」。
他續說,自己屬於「凱因斯學派」(主張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我當然不認同,像現在政府有這麼多盈餘,是否還一定要收支平衡呢?所以我就要求要加入『力求』二字。」話畢露出自信的笑容。30年後的今天,「力求」二字還是證明了他當年的遠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