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欽敏。本報北京傳真
去年兩會後,全國工商聯多位領導曾帶隊分赴甘、浙、粵、蘇等十餘省,圍繞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展開專題調研。今年兩會,「民營企業走出去」成為代表委員熱議話題。全國工商聯主席及多位副主席近日各自帶隊,十餘天內分別走訪粵、浙、津、滬、川等地,開展民營企業「走出去」綜合調研。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調研時指出,民營企業「走出去」剛剛開始,潛能很大、風險很多,要加強信息服務,實現外事服務便利化,增強對企業的權益保護。■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馬曉芳
王欽敏和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謝經榮、黃榮、林毅夫等分別帶隊赴多地同時展開此項綜合調研,旨在探索建立工商聯和商會服務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新機制。
據悉,今年6月初,全國工商聯將根據調研反映的內容,完成《全國工商聯關於進一步引導服務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起草工作。
「走出去」是新常態下大戰略
王欽敏在廣東調研時指出,「走出去」是新常態下一項重大國家開放戰略,要充分認識「走出去」戰略對實施「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大意義,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建立適應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的行政管理和服務綜合體系。
民營企業要充分利用中國支持「一帶一路」建設、自貿區建設,推進企業經營要素在更大範圍內再優化配置,利用有利時機,奪取產業發展的新高點。他充分肯定了廣東引導民營企業「走出去」,建設大型跨國企業做法以及一些先行先試政策。
林毅夫在四川調研時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儘管已進入新常態,但仍是全球最有活力的一個經濟體,要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就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
「走出去」是大勢所趨
「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過程中,企業『走出去』是必然趨勢。」林毅夫指出,一方面可引進先進技術,讓國內產業得到較快提升,失掉比較優勢的企業也可利用在國內積累起來的技術、管理、資金、渠道優勢,到國外去創造「第二春」;另一方面,中國作為資源相對短缺和資金價格相對較高的國家,「走出去」也是獲得資源和資金的一種方式。
謝經榮在浙、津考察指出,民營企業「走出去」勢頭好、潛力大,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大事,也是國家的戰略部署,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必經過程,對實現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有重要意義。
黃榮在上海調研時指出,民營企業「走出去」是大勢所趨,但也面臨很多困難,與國營企業相比,民營企業在「走出去」中遇到的問題有其特殊性,需政府部門、工商聯等相關機構轉變觀念,意識到民營企業在中國企業「走出去」中的重要地位,相應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組織企業「抱團出海」
王欽敏強調,各級工商聯及商會組織要加強服務,促進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抱團,探索海外商會投資服務工作。
針對民營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資金、人才、法律、文化等困難,林毅夫指出,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要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與產業配套、企業「走出去」相結合,多方整合資源、搭建服務平台,組織企業「抱團出海」,以解決遇到的共性問題,並推動中小微企業抓住市場機遇「走出去」。
黃榮亦希望形成系統化服務體系,積極幫助企業家獲取國際投資、國家政策等信息,形成抱團「走出去」的良好形勢,鼓勵企業家緊抓「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實現自身發展。夯實「走出去」的基礎,「把企業放在市場中來定位,讓市場來決定是否『走出去』,往哪裡走。」
謝經榮強調,隨着國家經濟發展,對外投資越來越多是今後發展的常態,要解放思想,採用新思維管理人、財、物的流動,採取更有力措施支持企業「走出去」,讓民營企業「想走出去、能走出去、待得住、回得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