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曉風書屋被譽為杭州的文化地標。受訪者供圖
曾邂逅總理6分鐘 已凝聚40萬愛書人
昨天是世界讀書日,記者再訪曾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駐足,並留下「紙質書永遠有市場,是文化象徵」這句話的浙江杭州曉風書屋運河店。這家開在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旁邊的書店,店面大小不足70平方米,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在掛着店主最喜歡的豐子愷漫畫的牆上,有兩張極為顯眼的總理在書店的擴印照片,吸引了不少讀者駐足拍照。如今,開業20年的曉風書屋已成為擁有12家市區零售分店、匯聚40多萬會員的書店,被譽為杭州文化地標。雖然不斷面臨電子書店和貴租金的衝擊,但書店老闆仍秉持着一份文化使命,誓言努力凝聚愛書人到最後一刻。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施倩、俞晝 杭州報道
去年11月21日,李克強總理在考察京杭大運河時,在曉風書屋待了6分鐘,這一舉動吸引了全國上下的目光。曉風書屋創始人朱鈺芳興奮地說,有媒體當天就告訴我,「總理走進的書店,只此一家。」
朱鈺芳回憶道,李克強總理當時拿起主展台上楊絳的《洗澡》後,問這本書出了這麼多年怎麼現在還放在枱面上賣,朱鈺芳答道,因為楊絳新出了《洗澡之後》,所以現在重點推出來了,而且很受歡迎。隨後,總理的隨行人員在書店買了兩本書,朱鈺芳笑着說,「當時他們付了100元,多給了30幾元,自己還來不及找零。」
曉風書屋運河店的店員說,總理來過後,有些顧客進了書店就問總理買的書在哪兒,直接帶動了兩本書的銷量。周末,略顯狹小的空間常常擠滿了讀者。
辭職創辦書店 父母代付房租
1996年,愛書的朱鈺芳問三位好友「我要是開書店,怎麼樣」,得到「支持」的答案後,朱鈺芳毅然從當時杭州最好的書店-三聯書店辭職,瞞着父母着手開書店的準備工作,直到交房租的前一天,迫於經濟壓力,朱鈺芳才向父母「坦白」,「他們沒同意,但是第二天還是給了我三萬八千元的房租,因為房東就要來收錢了。」
創業的前三年,朱鈺芳稱「很難,但是很快樂」,當時只是想守着一家三四個人經營的書店,以滿足自己開書店的情懷。
定位人文 四處「淘書」
因為朱鈺芳把書店定位為人文類,而杭州圖書批發市場沒有適合書店的書,所以年僅21歲的朱鈺芳開始去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淘書」,「我一個女孩子,經常趕凌晨最早的大巴,坐7個小時去南京。」當時貨運速度很慢,書需要一個星期才到杭州。所以,朱鈺芳摒棄「貨運」,每次都「扛書」跨省回杭州。「因為淘到好書,就希望直接帶回來,讓讀者看到,希望馬上就能分享給大家。」
今年是曉風書屋開業20周年,這家被譽為杭州文化地標的書店,如今已擴大到有12家市區零售分店、匯聚40多萬會員的書店,朱鈺芳說,受電子閱讀和網上書店的影響,以後實體書店會越來越少,而曉風書屋也只會存在幾個精品店,但每家店的特色會越來越明顯,今後也將努力使書店人群的凝聚力不要散。
海外城市印記 開書店當生活
朱鈺芳說,自己帶着書店情結去過法國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美國三藩市的城市之光書店,真正感受到它們其實很淳樸、簡單,扎根在城市土裡,有很濃的生活印記。「我們沒有把開書店當生意,而是當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