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楊先生(右)表示使用「復康袖」後,手部活動能力有明顯的進步,可自行穿衣及扭毛巾。左為胡曉翎。李穎宜 攝
理大奪日內瓦發明展金獎 盼最快一年後臨床服務應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中風患者有機會面對上肢癱瘓問題,在復康過程中,如何協調肌肉是一大挑戰。理工大學的學者團隊研發出名為「復康袖」的多關節協調系統,混合機械外力輔助及肌肉定位電刺,以支援上肢復康,系統並採用「分體式」設計,能就上臂、前臂、手腕手指等作針對性訓練,可將復健速度提高三四成,成功於上月舉行的第四十三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得特優金獎及金獎。有參與試驗的用家形容,感到手部癱瘓情況「每做一次(訓練)都有改善」,研究團隊則期望最快一年後可把「復康袖」應用於臨床服務。
發明「復康袖」理大生物醫學工程跨領域學部科學主任胡曉翎介紹指,協調肌肉,上肢癱瘓復康時需要協調肌肉訓練,「復康袖」特別雙管齊下,結合機械外力輔助以及每次訓練時會40伏特肌肉定位電激治療,刺激皮膚下的肌肉。
訓練加遊戲 邊玩邊復健
系統又內置可調節壓力和濕度的綁帶,有防汗及防滑功能,能提高長時間穿戴的舒適度;另亦配合電腦輸入指令,把復康訓練和互動電腦遊戲或應用程式組合起來,從而提高訓練時樂趣及使用者的投入感,大大提升復康的成效。
為測試「復康袖」的效果,團隊於一年前為30名中風患者,提供為期1個半月,合共30節的復康訓練。其中一半患者使用混合系統的「復康袖」,其餘的則只使用單一機械人系統。測試顯示,混合系統復健的速度比單一治療提高約三四成。
中風翁試用:次次有改善
現年65歲的楊先生是30名試驗參與者之一,他於2007年不幸中風,左手肌肉癱瘓令他感到絕望。他形容,過往經常感到手部肌肉麻痺及不受控,而使用「復康袖」後則有明顯進步,「以前手部不靈活和容易僵硬,但經過復康袖的治療後,我可以自行扭毛巾及穿衣,每做一次都有改善。」胡曉翎則表示以電來刺激手上的肌肉,能定位細小的肌肉,從而作出針對性的治療。她提到曾有病人接受電激治療後,可自行疊起象棋,手部穩定性大大提高。
對於未來發展,胡曉翎指會為「復康袖」申請專利,並計劃優化設計,將現重約900克的儀器變得更輕巧方便。她又指,「復康袖」的實驗室成本價為1.5萬,相信日後若大量生產,其價錢便可降低,預期最快一年後可把之應用於臨床復康服務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