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嚴介龍在微電影中詳細展示高溫殺青工藝。 本報蘇州傳真
微電影拍出來了,但嚴介龍依然擔心會有多少人有耐心去學。「我現在帶了5個徒弟,兒子也跟我學做茶,但願意學的人現在越來越少了。」嚴介龍說,今年春茶開採以來,由於缺乏足夠的炒茶師,大量頂級茶葉只能被留在樹枝上。洞庭山碧螺春茶業協會的統計顯示,目前東、西山共有茶農17,458戶,平均年齡超過40歲,其中年輕的本地炒茶工寥寥無幾,青黃不接的手工炒茶絕活面臨困境。
嚴介龍自家有150畝茶園,由於他始終堅持古法全手工炒製,他家茶園的成品茶產量往往只有同面積茶園的一半。「機器炒茶幾乎沒什麼損耗,純手工茶有40至50%的損耗,人工也高,一斤成品茶要四名炒茶工炒製6到8個小時。」嚴介龍說。雖然純手工炒茶產量低、人工成本高,但嚴介龍卻始終不願放棄這種「笨辦法」,「我自己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必須帶頭留住老祖宗的手藝,凡事不能光看錢。」嚴介龍家茶園出品的「御峰」品牌碧螺春,產量小利潤低,價格也並不高,但卻是原汁原味古法炒製的頂級碧螺春。
嚴介龍還在每盒茶業的封口上加上有自己名字和印章的封條,「每盒茶葉我都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馬虎不得」。讓嚴介龍一直憂心的是,按照古法炒製碧螺春,產量小利潤低,願意堅守的人越來越少,而碧螺春商標由於沒有統一註冊,導致全國各地碧螺春滿天飛。「如果品牌有保護,商標能註冊起來,古法炒製的碧螺春附加值就會更高,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像我這樣做茶,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也會保護得更好。」嚴介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