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高安書法院院長張靈從小就與書法有不解之緣。王逍 攝
免費寫春聯,是江西省高安市荷嶺鎮上寨村村民陳彩華每逢過年前的頭等大事。在「中國書法之鄉」高安,與陳彩華相似的民間書法高人散落在鄉村阡陌、大城小鎮之間,他們大多是靠廉價筆墨紙硯鍛煉出來的。春耕秋收讓他們有豐衣足食的生活,而春節前夕的揮毫潑墨預示着他們的精神世界又再拔節。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逍 江西報道
「我是農民,也是江西省書協會員。」今年44歲的上寨村村民陳彩華,在家鄉種了7畝田,還養了一群肥羊。寫毛筆字,是他在忙完農活之後最鍾意的消遣。「村子裡凡是有新房上樑、紅白喜事都需要我來寫毛筆字。尤其是要過年的時候,我要花十多天時間來幫村民們寫春聯,推都推不掉!這些春聯可都是免費的,有時候我還贈送筆墨紙呢!」陳彩華的語氣裡透露着不少自豪。
免費授藝 盼代代傳
在高安,民間書法高人的另一身份可能是公務員、商人、工人、農民、教師、學生、離退休人員......因為各式各樣的偶然,他們從小就接觸書法,然後時不時地臨摹書法大家的字帖或者找兩三個好友互相切磋書法,最後成為了當地的「香餑餑」。據了解,隨着民間對書法熱情的日益高漲與群眾性書法活動的蓬勃發展,高安市先後在建山鎮、荷嶺鎮、石腦鎮、田南鎮和市文化教育局等鄉鎮和部門成立書法家協會分會和其他相關群眾組織達18個,創辦書法活動基地達15處。
「我們高安的書法在民間是從娃娃抓起,書法在這裡算得上是家喻戶曉。」據陳彩華介紹,他是受堂兄的影響而愛上書法,如今,自己的一雙兒女也會寫毛筆字。「我沒有逼我的兩個孩子學習書法,他們應該是從小就看我寫春聯,看着看着,就想練毛筆字了。女兒已經寫得有模有樣,非常好!」
農閒時,陳彩華會免費給村裡的孩子們上書法課。課堂非常簡單卻有趣,只需在家裡擺好幾張桌椅板凳、一些幾塊錢的毛筆、一堆廢舊報紙就好了。小孩子們的好學與崇拜,讓陳彩華頗有成就感。「村裡的小孩們,長大之後,還會到我們家聚一聚,練一練毛筆字。」
四代同堂 均愛揮毫
據當地書法愛好者介紹,高安民間對書法的熱情遠不止於此。藍坊鎮魏家村有一戶人家,四代同堂都癡迷書法,家裡掛滿了書法作品。他們家房子從裡到外都裝修得古色古香,號稱「蘭亭書屋」,在一棟棟鋼筋水泥房子旁,顯得特立獨行。
88歲的藍錦爐得意地告訴本報記者:「『蘭亭書屋』的主人是我兒子。因為愛書法,孫子的名字就叫『藍亭序』,諧音『蘭亭序』。現在,7歲的小曾孫也會寫毛筆字!到了我這把年紀呢,書法是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據高安市書協名譽主席范湧華介紹,高安早在1986年就成立了縣級書法家協會,但是書法發展正式起步並不早。在他看來,高安書法的發展恰似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這得益於高安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當地政府重視書法發展,書法在高安有很好的群眾基礎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