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得瑟,南方人哆嗦」是寒冷冬日南北方有無暖氣的生動寫照。上世紀50年代,在周恩來總理的主導下,中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劃出了北方強制集中供暖區,而南方地區被排除在外。
據了解,計劃經濟時代所有的供暖都要財政支出,受條件限制。選定秦嶺-淮河一線的依據是中國地理氣候的分界帶,北方供熱區主要包括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區,而秦嶺淮河以南「凍不死人」就成為可供可不供地區。據了解,目前只有合肥、武漢、南京等供暖「分界線」附近的城市部分小區實行集中供暖。
近年來,南方地區集中供暖的呼聲日漸高漲。專家認為,隨着時代發展,是否集中供暖應取決於當地實際情況,隨着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頻現。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近幾年冬天最低溫度都達到了-10℃,加上南方空氣陰冷潮濕,並不比北方的冬天好過,很有必要實行集中供暖。反對者則表示,南方每年的寒冷期較短,集中改造成本巨大,能源緊缺。更重要的是,百姓一直以來已經習慣沒有暖氣的日子,每年動輒兩千多的取暖費很多家庭不能接受。 ■記者 路艷寧 貴陽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