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把脈:熟讀技巧僅中游 概念轉化成高手


綜合過去文憑試和大大小小模擬考試的分析,實在不難歸納出一個結論,就是大部分考生的通病,總離不開缺乏概念詞彙和例證薄弱,以致答題內容只流於主觀評論,欠缺整全的客觀分析。縱使考生熟讀各式各樣的通識應試技巧,往往也只能達到中游的表現。

要在通識科文憑試取得好成績,關鍵取決於概念的運用。這並非只靠死記硬背便能有所成效。雖然應考框架離不開六大單元,但通識科以議題探究主導,其題目的變化隨着時事轉變,從過去的沙士疫情到最近的西非伊波拉疫情,正是一個好例子。

同學若要拆解議題的核心,第一步必須理解六大單元的獨特性,以及當中的基礎知識。其次,就是緊扣單元與議題相關的概念詞彙。西非伊波拉疫情當然與單元五「公共衛生」有密切的關係,同時又可以涉及單元四「全球化」的範疇,相關概念詞彙有很多:「世界衛生組織」、「疾病防控」、「藥物專利權」、「人口流動」等。同學要利用概念詞彙連結議題核心,豐富內容,找出議題的爭議點,並舉出相關例證。

引例互通 關聯議題

引用不同例證,可以提高作答的客觀性和完整性-評級的高低往往取決於內容的客觀性。例如:單從靠個人見解回應如何防控西非伊波拉疫情,對比透過分析世衛在疫情控制的角色和防控沙士的經驗,怎樣應付西非伊波拉疫情的防疫工作,相信後者的表現較為優勝。

另外,議題重複的幾率不高,因此掌握議題間的關聯、相關概念的轉移能力,就成為提升答題表現的第二個重點,接觸時事新聞亦成為掌握議題的不二法門。例如:魚菜共生和人工養魚場與活化工廈的發展、住屋需求與土地開發的衝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的平衡等都是一些具探討價值的議題。

最後值得一提的,相關概念和例證的運用並非以量取勝,而是取決於材料的準確度以和作答內容能否扣題。相反,大量鬆散資料反而未必可以提升表現,建議同學多留意不同的時事議題,多理解概念與議題之間的關係。■黃育訓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幹事、孔聖堂中學老師

逢星期一見報

相關新聞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習近平歐亞行簽三千億合約 (2015-05-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玻璃箱」淪垃圾箱 衛生差效率低 (2015-05-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港澳破跨境「盜錄黨」 (2015-05-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環諮會倡「賞善罰惡」推慳電 (2015-05-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fb「直播」新聞 傳媒人:別無選擇 (2015-05-18)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潮興媽媽用Apps與子女溝通 (2015-05-18)
通識把脈:熟讀技巧僅中游 概念轉化成高手 (2015-05-18)
熱話東北:新界東北過一關 發展保育難兼顧? (2015-05-15) (圖)
概念圖:新界東北發展 (2015-05-15) (圖)
15歲學生數理排名 港全球第二僅遜星 (2015-05-14) (圖)
OECD15歲學生數理能力排名 (2015-05-14)
馬斐森掌教資拓協亞太董事會 (2015-05-14) (圖)
UIC10周年校慶起步 (2015-05-14) (圖)
海外升學秘笈:英更新學生簽證試要求 (2015-05-14)
大學遊蹤:韓重階級不僭越 睇波歎炸雞啤酒 (2015-05-14) (圖)
創業新式:創業「唔夠本」眾籌助圓夢 (2015-05-12) (圖)
概念圖:眾籌 (2015-05-12)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低資升至32.5元 打工仔:有好過無 (2015-05-11)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叮叮沿線測PM2.5 德輔道中最濃 (2015-05-11)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教協薦「港獨」書 中學生「唔buy」 (2015-05-1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