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A股市場中的兩融餘額正面臨觸碰「天花板」局面,據多家內地機構估算,目前融資融券餘額總規模距離專家測算擬定的極限規模僅剩6,976.38億元(人民幣,下同),如參照目前兩融規模增速的話,最多2個半月即將告罄。不過券商顯然在此上有着樂觀態度,認為現在稱到達上限為之過早,在兩融上依然有較大空間。
近日多家機構依據2014年底至2015年初的兩融情況,紛紛推出對融資融券業務上限的測算,基本結果在1.5萬億至2.5萬億元之間。
另從A股市場公布的一組審計年報來看,2014年末有統計口徑和可比口徑的券商共計79家,這79家券商的淨資本總額為6,038.21億元。如按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總經理聶慶平「兩融餘額不得超過券商淨資本4倍」的建議測算,則可以擬定兩融的上限規模為24,152.84億元。
目前兩融業務野蠻生長,僅到2015年4月,上述79家券商的融資融券餘額總規模達到了17,176.46億元,與預測的極限值僅僅相差6,976.38億元,如還是按照前幾月的增速,觸碰天花板已經不會超過2個半月。
然而實際情況中,4倍於淨資本的兩融額度並未被券商廣泛採用,目前有近10家證券公司兩融規模超過4倍,更甚者比值已達到或超過6倍。
不過券商對兩融餘額並未持有太恐慌心態,申萬宏源發布研報稱,行業整體淨資本已在五月得到顯著增加,因此推算券商供給的兩融餘額上限為3萬億元。
就算退一步,靜態看市場需求上限為2.5萬億元,目前兩融的真實需求不會有這麼高,當前全市場總的市值50萬億元,按照國際經驗兩融餘額市值比約為2-5%,因此兩融餘額不超過淨資本4倍不會構成約束。
同時還有券商人士認為,淨資本並非一成不變,目前內地55家證券公司進行了債務融資,積極擴張資產的步伐未緩,相應能提供的融資規模也是持續增長。
券商降低兩融槓桿 上調門檻
市場目前面臨衝擊5,000點高海拔的關頭,為了防止再次出現兩融挾持A股的情況出現,監管層也正在積極的進行降槓桿調控中。
5月末,一眾券商率先降低兩融槓桿,除了拉黑單個已經觸碰兩融極限的個股外,還紛紛提高保證金比例。而銀行資金入市渠道也在逐步收窄。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同時對配資的優先級資金價格也進行上調。調整後的場外配資門檻大幅上調,需要有1,500元本金,資金利率也上漲到10%甚至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