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市場近來發生有多隻癲炒的細價股,以及一些懷疑由內地莊家利用微信平台操縱的細價股「連環爆煲」事件,被外界視為在證監高調介入調查漢能薄膜(0566)涉嫌市場操縱後,「莊家」開始「散水」。
「整固」假象引上賊船
將股份炒高然後「派貨」、再到派完貨「散水」,股份在無人托價下大挫,是「莊家股」的典型特徵。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曾透露過這類莊家的操作手法,是所謂的「pump and dump(泵脹再散貨)」,先由一個背後的「莊家」操控數百個證券戶口,互相買賣某隻股票,舞高股價,吸引散戶入市,在高位上陸續「派貨」,把火棒交到最後跟風入場的股民手上,莊家乘機獲利離場。
舉例說,若「莊家」要操控某上市公司5,000萬股,每股平均成本10元計,總成本只需5億元,當把股價炒上100元後,稍微回落至70元,令人以為會「整固後再上」,就可吸引大批散戶「撈底」,當散戶接貨後,「莊家」若以平均每股60元散貨,便可套現30億元,扣除5億元入貨成本及另外5億元操作成本後,仍可「淨賺」20億元,這便是典型的「pump and dump」操作。
操作隱蔽調查有難度
不過,有證券經紀指出,內地莊家更「狼死」,他們隨時是由1元將股份炒起,賺取的倍數更大。事實上,最近就有股份一天暴跌後,市值蒸發了逾千億元。
雖然本港證券條例嚴禁這種「左手交右手」的買賣手法,會被視作「虛假交易」,但由於這類操作十分隱蔽,證監要調查亦有一定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