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連續8個月處於低於2%的低通脹水平。圖為吉林長春市民在一家農貿市場排隊購買蔬菜。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CPI漲幅已連續8個月低於2%,PPI在最近三年多持續負增長,外界對於通縮壓力的擔憂日益增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峰指出,中國需要貨幣政策繼續放鬆以刺激通脹,降低實際利率。從降息和降準的空間看,貨幣政策目前還有足夠的彈藥,但能否用在刀刃上,就需要有深層次的改革措施並進。
盧鋒認為,此輪通縮現象主要是調整早前過多擴張失衡的產物。1998年到2000年中國曾對抗通縮,靠的是深層次的改革如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政府瘦身、決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開放政策,同時輔之以加大基建投入的積極財政政策、重在加強金融市場有效性的國有銀行改革,最終趕上了全球「低通脹、高增長」的黃金十年,而且中國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其他國家,積累了巨大的財富。
打破通縮螺旋 三方面需調整
盧鋒指出,與上一輪通縮不同的是,中國潛在經濟增速都在下降,中國政府過去用過的貨幣寬鬆、積極財政政策拉動投資的作用卻越來越小,每單位投資帶來的GDP產出已經越來越小,企業與公共部門的槓桿率已經相當高,僅憑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及兩者配合,也已很難奏效,惟有推進深層次改革並能忍耐一定程度經濟放緩的代價,最後才能歷經風雨始見彩虹。
此外,專家分析指出,從短期看,財政政策會有效果,但如果不是創新型投資擴張,在長期很可能會加劇通縮壓力。要打破通縮螺旋,需要進行三方面調整,一是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存量調整和優化;二要明確產權,推動企業能夠真正根據投資回報變化,調整槓桿,打破過度投資惡性循環;三要發展資本市場,增加直接融資,降低企業部門的槓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