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常以「挑戰者」的角色去看待社會規則,很多被視為離經叛道的行為,在陳同學心目中,都只不過是希望透過一己之力,透過意見的表達,去推動解決社會問題。陳同學去年就參加過影響香港至深的「佔領」行動,亦曾在學校禮堂中罷課;今日決定支持政改方案,他表示是因為自己開始想得更長遠,「今天通過不了,又要等以後重啟,5年又5年,人生有幾多個5年?希望沒有想過要『袋住先』的朋友想一想,你今日的決定,是否真的對日後廣大市民好?」
經歷罷課佔路 感受社會內耗
去年9月底的罷課、10月初開始的「佔領」行動,陳同學曾經都是當中的一分子,「一開始那3天都有去,因為我不認同警察對示威者的做法,而且我一開始也不太認同人大『8.31』框架,希望可以改變。」
陳同學說,為免家人擔心,自己只是白天時到馬路靜坐,「但後來你看一看形勢,一個長期抗爭運動,『頭炮』也只是十多萬人,可以看到這是很弱的,所以我認為『佔領』沒用。最後持續了79日,對香港有這麼大的損耗,但也改變不了狀況。」
不給買iPhone 難道因此憎父母
有人認為抗爭也改變不了,索性更恨中央,來個「一拍兩散」,否決政改,表明心志。不過,陳同學代入「中央」的角度,明白到一步一腳印的做法,其實是謹慎,「總會有人認為我是沒有堅持信念,我無法阻止(他這樣想),但『袋住先』也有不少人支持,反而『公民提名』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今日不通過,所有東西又再『還原基本步』。我認為『憎中央』的人欠缺了長遠思考。」回到他的「手機論」,陳同學表示︰「正如你父母不讓你一下子就買iPhone,難道你也要憎他們嗎?」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