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中證監將兩融業務規模不得超過淨資本4倍納入新規,令不少券商有走到末路之嫌。據統計,目前上市券商中已經有9家兩融業務規模超過新規紅線,此外在兩融業務規模前十的券商中,也有7家按規定不能再展開新增業務。面對窘境,券商正在積極尋找多種方式展開融資,預計新一輪券商融資行動即將拉開序幕。
截至上月底,全部開展兩融業務的90餘家券商淨資本規模約8,500億元(人民幣,下同),如按照中證監新規要求券商兩融金額不得超過其淨資本的4倍來測算,則兩融上限在3.4萬億元,考慮到目前兩融餘額已經高達2.24萬億元,剩餘空間僅1.2萬億元左右。
中小券商超紅線現象突出
從相關機構統計來看,上市券商中已有9家兩融餘額觸線,而非上市的中小券商中,兩融業務規模超過新規紅線的現象更突出。目前兩融規模排名前十的券商中,已有7家不能繼續新增兩融合約,其中申萬宏源居首,融資融券餘額已超淨資本近6倍,而銀河證券、華泰證券、國信證券兩融業務規模也已是淨資本5倍以上。
有分析師指,實際上券商兩融規模更不樂觀,從需求角度看上限規模很可能只有3萬億元,且每日的融資需求並無退熱跡象,尤其在中小券商處,融資客一早就會扎堆搶額度,下手晚的就無槓桿可用。
但券商也不會坐等兩融規模消耗殆盡,目前已有多家表示將在A股、H股中展開融資以及再融資。其中華泰證券是最先啟動的一家,宣布將兩融規模從不超過1,500億元提高到不超過2,000億元。
中信証券(6030)緊接着也公告稱完成總計11億股的H股新股增發項目,共籌集資金270.6億港元。另外兩融業務規模超過紅線最多的申萬宏源也表示擬募資不超過180億元用於補充資本金。
國泰君安則相對樂觀,認為按照今年1季度末淨資本規模能支持的兩融規模約3.1萬億元,同時根據資金需求兩融上限約3.1萬億元,即使不考慮目前券商新增股權融資,目前兩融業務規模仍有35%以上的上行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