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東緝毒部門繳獲大量毒品。 記者敖敏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國際禁毒日來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在端午假期發佈5宗毒品犯罪典型案例,並揭示,近八年來,廣東毒品犯罪案件平均每年以18.5%的速度增長,且長期居內地前列。與此同時,數據顯示,農民正在成為毒品犯罪的新主體。
據統計,2007年至2014年,廣東全省法院新收一審毒品犯罪案件90,095件110,925人,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8.25%和17.10%,佔同期一審刑事案件收案總件數、人數的13.48%和11.15%,毒品犯罪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逐年上升。2014年,廣東全省法院新收一審毒品犯罪案件19,462件23,492人,同比分別增長28.52%和29.07%,毒品案件佔刑事案件的比例也從2007年的8.68%上升至2014年的18.5%。今年1至5月,全省法院新收一審毒品犯罪案件11,004件13,050人,同比分別增長42.45%和37.66%。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的毒品犯罪案件中,農民和未成年人人數呈上升趨勢。如廣州法院近三年受理的毒品犯罪案中,農民身份的佔罪犯總數的39.46%,其中蘿崗、從化、黃埔三地法院農民比例更高達85.5%、50%、49.3%。而未成年人毒品罪犯人數也從2007年的176人上漲至2014年的563人,上升了2.2倍。
毒品案件趨向大宗化
隨着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毒品案件大增。從製毒、販毒,甚至吸毒,互聯網的滲透日益深入。同時,一些涉毒分子往往使用即時通訊工具,通過語音、圖片、視頻形式進行交流,私密性越來越高,發現、監控、取證的難度越來越大,加之跨區域犯罪落地難等因素,打擊難度進一步增加。
廣東高院調查發現,2013年開始利用連接海南島與大陸的粵海輪渡通道進行販毒案件大幅增長。由於瓊州海峽兩岸毒品銷售存在較大差價,巨大利潤空間吸引犯罪分子鋌而走險,利用過海小汽車藏毒運毒、長途大巴「人貨分離」式藏毒運毒。運輸毒品數量呈大宗化,毒品重量超1公斤的個案佔40%,有的個案毒品數量達40多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