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鍾氏「孖妹」對傳統藝術有興趣,同樣是首次接觸粵劇化妝。記者莫雪芝 攝
時下年輕人的娛樂,也許離不開看電影及到處尋找美食與朋友共享。然而,看「粵劇」這個傳統藝術活動,卻不會在年輕人的「To Do List」(要做的事)中。要讓粵劇「起死回生」,就先要讓年輕一輩了解它有趣的地方。有團體舉辦粵劇化妝班,透過教授舞台後的準備工夫,引起年輕人對粵劇的興趣。
粵劇向來也被認定為老一輩的活動,既沉悶又「老套」,全因很多人不太懂得欣賞,以及不知道粵劇工作者背後下的苦功。粵劇營運創新會行政助理江凱勤(Thomas)表示,「粵劇的普及性比以前遜色,要做粵劇,都要有人肯買飛去欣賞至可以做落去。」正因如此,Thomas指,粵劇的推廣活動既要有趣味,又要令市民學到有關粵劇的知識,所以他決定從介紹後台的準備工作入手。
Thomas說:「我不想粵劇只是一種放在博物館內的藝術,我想把它帶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他稱,現時欣賞粵劇的市民,平均年齡為50歲或以上,而且以女性較多。為了讓更多市民踏出一步接觸粵劇,該會於今年舉辦兩場粵劇化妝班,邀請粵劇化妝師教導市民化「小生」及「花旦」的妝容。
「貪得意」拿眉筆 悟化妝很難
化妝班上,一名顯得有點「雞手鴨腳」的男生,拿起粉撲在臉上輕輕印着。現年26歲的劉先生,任職社工,他指自己是「貪得意」才參與這個化妝班。劉先生拿着一支眉筆笑言:「原來化妝真是很難,很佩服女生們天天也要化妝。」他稱,他曾看過一兩齣粵劇,但已深感粵劇是一門漂亮的藝術;而且認為台前的表演,背後其實有更多與工藝有關的準備,所以希望先學習一下粵劇化妝,其後有機會再學習欣賞粵劇。
另外一對鍾氏「孖妹」,同樣是首次接觸粵劇化妝。鍾妹妹指,「我本身有學習唱京劇,對傳統藝術也有興趣,所以看見有粵劇化妝班,就走來試試。」鍾姐姐則表示,「第一次化粵劇妝感到很難,特別是畫眼睛,既不可以太濃豔,但又要顯得眼睛有神,真的要花點心思。」■記者 葉佩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