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聯合國憲章簽署70周年。1945年的這一天,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在三藩市簽字,確立這份聯合國總章程,規範了二戰後的國際秩序。隨着冷戰結束、世界多極格局確立,新興國家要求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得到更大話語權,同時西方國家以往近乎獨大的影響力開始消減,外界要求聯合國改革的呼聲愈趨高漲,以更有效地應付地區戰爭、恐怖主義、疫症、飢餓貧窮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鍾洲、黎耀康
聯合國會員國數目由憲章簽署時的50個增至193個,但安理會、各委員會及投票等制度一直沒與時並進,有分析認為這難以應付當代日益複雜的政治形勢及突發事件。全球安全、正義和治理委員會早前發表報告,指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急需改革。委員會聯席主席、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警告,假如各國領袖無法迅速調整策略,全球各類危機將會惡化,影響的時間也會更長。報告建議擴大聯合國「建設和平委員會」的權力,並增加撥款協調各地衝突。
各自為政屢拖會費 累及全球
聯合國旗下有15個獨立自主的機構及11個半自主機構,秘書長潘基文只能協調大部分機構的行動,無法直接干預,令它們各自為政、降低效率。去年西非爆發伊波拉疫症,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疫區的國家主任要先把疫情上報至非洲區域主任,拖慢了世衛日內瓦總部對疫情的掌握。世衛亦無需向聯合國總部報告伊波拉最新情況,令各單位無法在疫情初期及時反應。
聯合國推動逾560條多邊國際條約的簽訂,範圍包括人權、軍事、貿易以至外太空等,但聯合國只能擔當協調角色,各協定仍有賴各國自行遵守。美國拒絕正式簽署《京都議定書》,以求繼續排放溫室氣體,而《核不擴散條約》也未能制止各國擁有核武,即為實例。
今年以來,歐洲和東南亞難民危機升級,反映政局不穩令難民近年持續增加。全球目前有逾5,300萬名難民,是有記錄以來最高,但聯合國難民署只有不足8,000名員工,明顯不成比例。面對地中海難民潮,難民署國際難民保護部門副總監奧賓直言署方欠缺資源。聯合國任務增多,但不少成員國沒繳付強制性的經費,截至去年11月聯合國合共少收35億美元(約271億港元)。世界糧食計劃署去年底便因資金不足,宣布暫停援助敘利亞170萬名難民。
美擅自肆意侵略 安理會受質疑
縱觀聯合國面對的各種難題,其中一項最大挑戰也許正是來自組織內部。隨着發展中國家政治和經濟實力增加,它們要求提升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和地位。有印度評論批評華府屢次繞過安理會,未獲授權就擅自行事,例如2003年入侵伊拉克、2011年空襲利比亞,以及去年空襲「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在烏克蘭問題方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亦沒在安理會框架內商討解決危機,使美俄關係陷入低潮,亦因此癱瘓安理會運作,如同重返冷戰時代。這一系列事件亦令外界對安理會的運作愈趨質疑,如何回應發展中國家的呼聲,將決定聯合國未來的長遠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