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剛
黃之鋒及女友街頭遇襲,這位「民主小鬥士」再成為媒體追訪的焦點人物。香港是法治社會,任何暴力襲擊都應受到譴責及法律制裁。只是,為何黃之鋒遇襲總是發生在「七一」這個敏感的日子前後。有學者估計,市民抗爭情緒已見低潮,今年「七一」遊行人數不樂觀。黃之鋒的遇襲適逢「七一」,是巧合,還是打「悲情牌」,刺激支持者的神經,催谷遊行人數,為亂港抗爭「打雞血」,心水清的市民,不難作出判斷。
政改被否決之後,香港社會對紛擾不息的政爭倍感厭倦,對吵吵鬧鬧的示威遊行反應冷淡。《信報》引述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形容,政改後民主運動已是「一節淡三墟」,從民陣表決前發動包圍立法會反應淡靜已可見。「後政改」難再辦大型運動。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息,反對派否決了政改方案,並不意味着息事寧人、善罷甘休,他們還要「乘勝追擊」,聲稱要在政改方案否決後的首個「七一」遊行,策動高達10萬人的大型群眾運動,以壯聲勢,要求修改基本法,迫使政府重啟政改,交出「真普選」方案。如果今年「七一」遊行人數寥寥,說明重啟政改、要求「真普選」不得人心,反對派必將自暴其醜,自然要絞盡腦汁製造轟動事件,刺激支持者出來遊行。
政改討論告一段落,黃之鋒沉寂了一段時間,與女友休閒地拍拖睇戲。一場突如其來的襲擊事件,讓打壓民主自由、暴力針對政治人物的陰謀論,一時間甚囂塵上。遇襲後,黃之鋒立即在facebook聲稱:「今天不僅是普選與否問題,而是香港所剩無幾的自由及法制漸被這些襲擊兇徒抹煞。」「意味投身社運的人不僅在示威埸合有機會被藍絲招呼,甚至日常生活裡也有被襲的危險,才是最讓人心寒的地方。」民陣、教協等「友好」團體馬上出來,強烈譴責黃之鋒及女友遇襲一事,《蘋果日報》等「友好」媒體也連篇累牘地追蹤報道,民陣召集人陳倩瑩揚言,市民不能啞忍,相信事件會激發更多市民上街,反對暴力社會和制度。為捍衛民主、自由這些「至高無上」的普世價值,黃之鋒因此而被襲,連女友都賠上了,何其壯烈英勇,市民還不上街表達抗議的訴求和決心,還不出來撐香港的「英雄」,豈不是麻木不仁,自甘當奴才?
去年「七一」遊行期間,「學民思潮」就發放所謂「黃之鋒在銅鑼灣東角道被人毆打」的假新聞;去年9月中,為預演「佔中」,「學民思潮」發動中學生罷課,一開始絕大部分中學不為所動,於是一名「學民」成員自稱,在港鐵站呼籲中學生參與罷課時,突遭一名男子襲擊,接着《蘋果日報》等喉舌就大做文章。怎麼黃之鋒、「學民思潮」成員遇襲總是在「七一」前後,總是有人為催谷抗爭「獻身」?不少網友戲謔,橋唔怕舊,最緊要受;事件非常有戲劇性,剛好在「七一」前,肯定有人信,反正我不信;係時候要自編導演了!鬼鬼祟祟!要谷「七一」籌款呀!重複使用狼來了的伎倆,以為港人善忘,好愚弄,黃之鋒「學民」仔還是少自作聰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