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證綜合指數於6月12日高見5,178點後,至今已累挫逾兩成,進入傳統智慧所指的熊市。圖為上海股票交易所。資料圖片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剛過去的一個月,A股市場的變化,令人側目。過去一年多,主要是A股。所有人都知道,自2013年底起,十八屆三中全會過後,中國經濟結構改革踏入一個新里程,目標是以市場力量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重視反貪腐,要求增長有質素,處理長期以來未有正視的問題,過程中可以容許經濟增長速度放慢,方便處理某些難題,而資本市場規模需要以倍數計膨脹,讓改革過程中,可能減輕痛楚,尤其是來自房地產和銀行體系的調節。
有了這個背景,2014年初,儘管新股排隊招股上市的速度很快,外界原以為將出現的把市場資金抽走,導致大盤走弱的情況,並未出現。相反,由新股升勢帶動了大盤向上,展開了一年多的大升浪,而炒作的主題,正是改革牛。
投資者「勇進」 炒風加劇
當然,人人都明白,這一頭改革牛,是一頭慢牛,畢竟改革非一朝一夕的事,可能是未來十年八載或更長的事,所以,官方的定調,是希望有穩步上揚的效果。只不過,投資者也有本身的盤算,若有政府在背後支持,何妨膽子大一點,步伐快一點?愈來愈加速的氣氛,就是這樣形成的。
值得留意的是,由去年中起,偶然有回調,若外界稍微擔心,在短時間內,往往已有政策出台,又或者官方言論,作為支持。而投資者的信心,亦是在各方因素互相配合下,既有政策大方向的定調,又有股市真金白銀推動的價量齊升,更有不同媒體報道分析中的樂觀觀點。此外,中央推出刺激經濟或股市的各種措施,這樣一來,自然令投資者的買賣行為更趨活躍,形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正如任何大型的股市盛衰一樣,槓桿和借貸的效果,可圈可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價量齊升的日子,來自投資者的融資操作需求大增,券商配合,玉成其事,即使官方想禁,也不一定完全可以杜絕。大家可以有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直接或間表地參與,早前人人都在談的場外配資,便是好例子。
然而,當市況屢創新高,但開始出現未必完全吻合的價量走勢,而過程中,官方偶然仍得為大家降溫,茩垠滅I管理。這樣一來,即使官方不真的力壓,出於自我保護的機制,投資者亦會開始減少借貸,而券商更會快人一步,畢竟若控制風險不周,券商是繼投資者以外,最直接受傷的一環。
愈買愈跌 弱勢已成難逆轉
如此一來,雖然6月中是A股急跌行情最顯眼的一段,但真正觸發點,可能早在6月初,甚至5月末,已經浮現。當時偶有一兩次的單日大跌,既是測試氣氛的指標,更是考慮投資者風險管理意識的機會。基於過去一年多的穩步上揚,不少人愈跌愈買,變成愈買愈跌,這一點在6月初不明顯,在6月中後期非常明顯,結果形成另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只是有別於上文提及的向上,如今是向下而已。
一旦這種動力啟動,短期氣氛幾乎不可恢復,縱有反彈,亦無持續之理,未來一季,是A股的療傷期,幾乎可以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