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黎忞) 數學被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簡單至去街巿買菜,複雜到建築摩天大樓,通通都離不開數學。首屆「國際數學建模挑戰賽」已於5月中完結,頒獎禮昨在港大舉行。
今次大會要求參賽隊伍優化電影製作拍攝的排序問題,例如演員檔期、場景拍攝長度、剪片時間等項目,助電影製作人以科學的方法減低製作成本,並計算製作的成功率,結果來自香港的拔萃女書院、元朗公立中學取得一等獎佳績。
挑戰賽的參賽隊伍來自美國、中國、荷蘭、斯洛伐克、俄羅斯、新加坡等1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大中華區的60支代表隊分別來自北京、上海、香港和澳門的高中。
結果美國、新加坡和中國內地的4支代表隊獲得特等獎,而代表香港的拔萃女書院、元朗公立中學與其他5支非本地的代表隊取得一等獎。
拔萃女書院由鄭慧中、梁慧琳、潘灝蒿和陳綺襄組成團隊作戰。據了解,他們只是靠自學認識數學「建模」(Modeling)。梁慧琳表示,比賽中,他們參考了電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作為模擬場景,建立數學模型,當中運用到數學基本概念例如概率、矩陣等,他們要寫出一條公式,令拍攝場景、道具及演員空檔期等各項程序都可以全部配合,然後再以電腦編程及分析。
編電影製作程序 搜集資料困難多
鄭慧中指,比賽涉及電影製作,但電影公司大都不會公開電影製作過程資料,故隊員搜集資料時困難重重,只能模擬拍攝製作過程。由於時間有限,他們無法結合理論和實踐兩個模型,未能做出完美結果。
來自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的王東瀚、張海湄、董玎玎和沈婉春獲得了特等獎。張海湄表示,團隊中未有同學參加過數學建模比賽,隊友只是在比賽前兩三天才開始學習使用編程系統,「實是一邊比賽一邊學習。」
張海湄指出,王東瀚想像力豐富,經常幻想出一些模擬電影畫面讓他們參考,讓他們嘗試運用數學。在比賽期間,大家輪流休息、吃飯,又互相加油打氣,發揮團體合作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