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過去幾周A股經歷「過山車」,在中央非常手段救市下,數日內便完成從罕見股災到連續漲停的戲劇性轉折。中央激情救市,雖然短期化解了資本市場局部危機可能引發的金融系統性風險,但引發了國內外對政府救市行為的質疑。有業內及經濟學家評價,政府救市令股市環境和生態發生巨大改變,還可能在很長時間裡讓中國的金融改革和自由化放慢腳步。
救市損外資信心重建需時
對於此次中國救市,英國《經濟學人》稍早在其封面文章「中國擁抱自己市場」評價,A股三周暴跌和其對經濟的潛在打擊,都遠不如中央強力救市給正在增長的中國證券市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國際投資者對中國政府開放資本市場的決心也大打折扣。美銀美林研究部中國策略主管崔巍評價,中國政府「大手筆」動用行政手段托住股市,恐怕在長期內為中國金融系統帶來「聲譽風險」,外國投資者恐怕將重新考慮中國融入世界金融體系的決心:人民幣國際化,A股納入MSCI恐將受阻,以及「滬港通」、「深港通」的吸引力將隨之降低。
至於未來的金融改革和自由化,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分析。此次股災與兩年前的「錢荒」,都表明金融自由化在讓金融市場越來越有效率的同時,風險越來越大,政府控制它的難度也越來越大。而在政府還沒有充分理解這些風險的情況下,未來更加開放和自由化的過程中發生危機是大概率的事件,屆時政府需要動員的財政資源、採取措施的極端程度,很可能會比這一次力度更大,這是政府不願意接受的。
金融自由化風險更難控制
因局部危機或者市場動盪導致改革放緩,在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歷史上已有先例。高善文說,上世紀八十年代「327國債」事件後,幾十年政府不敢開放國債期貨,至今國債期貨交易還受到很多管制。前年「錢荒」,在政府看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跟影子銀行有密切聯繫,由此採取一系列監管和收縮措施,使得錢荒發生兩年後的今天,影子銀行融資佔到全部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從錢荒發生時的50%左右下降到10%以下。影子銀行的存在雖然有很多爭議,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讓金融體系更有效率,而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萎縮得很小了,未必符合金融改革和自由化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