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快速收復失地,不過這些表面上的勝利並沒有太大意義,救市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監管機構鼓勵「國家隊」救市,要求大股東、國有企業、券商這些利益已經和股市高度綑綁的投資者繼續加倉,強勢托市更是給了深度套牢的槓桿投資者機會。不過這樣「以槓桿救槓桿」,以加倉救蟹民的做法,實在是刀鋒上舔血。
延期加倉有如對賭
對於深度套牢的投資者,平倉意味荓筐目前的損失,很可能沒有東山再起的資本和機會。延期或加倉則意味茤t注一擲,除了賭徒心態,還有的就是對政府接盤的願景或是拿銀行和券商的錢來賭最後一把的道德風險。不過對這些深度套牢的投資者來說,他們的資本已經所剩無幾,如果賭贏了便可翻身,如果賭輸了,資本的下行空間亦極其有限,因此加大槓桿似乎是理性決策。最終虧損的是融資方,以及整個市場。當這些槓桿投資者把價位推到一定的高度,在未來基本面不變下,投資的預期收益大幅降低,理性投資者已無法找到合適的價位入市。這是目前救市策略最大的隱患。
價格應由市場決定
政府不能繼續不計成本地托市,萬股皆升的局面只能將價值投資者拒之門外,公平的價格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個人投資者的價值判斷或許沒有「國家隊」般準確,他們亦不是讓價格回歸價值的最終力量,但是他們提供了一筆長期的資金,最終來作價格發現的還是專業投資人。如果政府托市托到高位,投資者不敢入場接盤,政府騎虎難下,只能用更多的政策利好來刺激投資人。這樣做,必然種下惡果。
在政府救市的過程中,有人開始質疑市場有效假說。的確,市場並非總是正確,但是沒有任何個人或者機構可以比市場整體知道得更多,市場最終會矯正一切非理性行為,以自己的方式,緩慢但是勢所必然。這已經為全球資本市場的歷史一再印證,縱觀全球資本市場,從來沒有一個政府會為具體的指數漲跌背書,亦從來沒有一個監管層會為投資者個人的投資回報負責。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亦應該如此,中國不應例外,政府可以暫時托市,但最後的「救市主」只能是市場,是投資人。■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陳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