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故事與人生Timothme de Fombelle的文學世界


放大圖片

■Timothme de Fombelle(左)於書展和唐睿對談。 法國領事館提供

青年文學是青少年最先接觸到的文學,能影響他們的人生與價值觀。今年香港書展邀請到法國青年文學作家Timothme de Fombelle到來,與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的唐睿博士進行對談,分享寫作與人生。

Timothme de Fombelle歷年來寫下不少戲劇劇本及小說,得獎無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當中《橡樹部落》更將被改編為電影。二人的對談,從Timothme de Fombelle的人生開始,其後探討他的寫作經驗,最後落腳在劇本與小說的關係。 ■文:黃妍萍(浸會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生)

對Timothme de Fombelle而言,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成就了他的寫作。講座上他向讀者們展示自己三歲時家的照片,正是在家的花園裡,他一遍遍想像關於樹的故事,幻想樹上有生命--一些一米高的精靈。家人跟他說的故事也成了他的創作養分,尤其是曾在二戰淪為戰俘的爺爺,告訴了他許多二戰時親身經歷的故事,給予他很多想像。家人也給他的創作很大的自由與鼓勵,十六歲時,他曾創作過一齣現代而難懂的劇本,父親看畢,雖然不知所云,仍叫他不要放棄。另一方面,與家人一起的經歷--去非洲森林、摩洛哥、象牙海岸等地方,豐富了他的想像。

小時候,Timothme de Fombelle就很喜歡發白日夢,常將想像寫下。那時他已覺得紙筆很奇妙,可以創造事物。他又提到度假時有間利於小朋友幻想的屋--屋旁有樹林和河流,可以聽見河的聲音。兒時的快樂時光使他覺得一切都是可能的,他想將這個想法分享給小朋友,因而開始寫青年文學。

但寫作最需要的,並非住在一個奇妙的世界,而在於努力。他說若要成功,靈感只佔1%,其餘99%在於努力。他很努力去學現代文學、寫劇本,遇到有名的作者會去欣賞並希望跟他們看齊。此外,Timothme de Fombelle還會不斷和自己說故事,他認為意志堅定十分重要。寫作之外,他亦有很多興趣,如演戲、做木工......寫作也難免有氣餒的時候--初出道時寂寂無聞、難以餬口,但Timothme de Fombelle堅持下來,終於成為了青年文學作者。

小說與世界互相映照

唐睿談到Timothme de Fombelle的作品,當中涉及人和族群的相互理解,這種理解往往為故事帶來好的結局,這想法是否源自旅行的經歷?Timothme de Fombelle回應說,人不會單單因為旅行而變得開放,而是需要讀很多書、遇到很多人,這才能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了解到自己其實也是別人眼中的他者,漸漸就會懂得理解他人。他希望在作品中探索世界的複雜性,同時亦探索人生。然而旅行的確令他對人生有不同的體驗,他說荇陸_椅邊的一個布袋,說是從北越帶回來的,在那裡他遇到幾十個來自不同少數民族的人,每個種族都有自己的語言、生活模式,以至接待外國人的方式,這個地區,正是世界的縮影。縮影的概念在作品中呈現出來,就成為了《橡樹部落》──故事裡的樹下有很多草,草裡住了很多不同種族的迷你人。

Timothme de Fombelle的作品常談到一些理想的社會價值觀,例如公平,那麼在他心中,作品和作者與社會之間到底有茪偵艤鰜Y呢?Timothme de Fombelle指自己沒有刻意於作品分享政治信念,沒打算做政治宣傳,只是忠於自己,信念也就自然地於作品中展現。他的作品就像水,而公平、自由這些信息就如木頭。要是水勢不強(作品不夠好),那麼信息也就沒法被衝到讀者的心中。作者是要對社會負責的,青少年作家尤甚,因為年輕人較敏感,青少年作品會影響他們一生。

故事的誕生

Timothme de Fombelle並不喜歡以小說作政治宣傳,小說應給讀者選擇,而非灌輸價值概念。《Vango》中有個角色很有權力,跟掌權者很接近,英國出版社的翻譯問他這個角色到底是好還是壞,Timothme de Fombelle認為這很難簡單歸類,因為人是複雜的,這就是現實。塑造角色需建基於現實,使之顯得栩栩如生,因此作者要不斷接觸真實的事物。他以寫作《Vango》為例,為了貼近故事主人翁的生活,他舉家搬到故事預設的背景地點──西西里島旅居四個月,又看故事背景時間──1930年代的時代雜誌,使自己和筆下角色的關係更為密切,也令故事更具真實感。

談到寫作的構思過程,Timothme de Fombelle主要是由對事物的喜愛開始,如島嶼的名字和1930年代,由此構想,再做資料搜集。有些創作內容是平常累積的,如對植物的認識。他提到小時候的一次派對,主人家要求大家帶花或其他植物出席,他卻帶了枯葉。在他看來,枯葉的形態很有吸引力,可以讓人想像到樹葉落下時那種大自然之美。

至於為什麼寫青年文學,Timothme de Fombelle直言寫小說的人書寫時不會預設自己要寫什麼類型的小說,他們只想說故事。他在寫好《橡樹部落》後,思考如何才能讓故事給較多人讀到,於是產生將作品列入青年文學的想法。他強調很難清楚地將故事分類,他的作品《Vango》便獲得了歷史、政治及旅行這些不同範疇的文學獎。

Timothme de Fombelle說自己是個規律的人,早上送完女兒上學便開始寫作,作息固定。故事就像蝴蝶般飛來,叫他寫下,而當靈感枯竭時,他會去散散步。他以上班比喻自己的寫作,晚上是下班時間,因此不會再想寫作的事。

小說以外,Timothme de Fombelle亦是個劇作家。那如何決定一個意念到底要寫哪種體裁?他指很難將兩者分開,他會將小說和舞台的元素互相融合,就如寫小說時,他會把故事想像成劇團表演,每個角色都像舞台上的人般有表情、動作,而對話會令故事發展;寫劇本時也一樣,如他的《我依然跳舞》,故事中有個老婆婆在一旁敘述二戰前、期間、之後的故事,但原來觀眾看到的並不是真實的,那都是一個小女孩寫的故事,因為她害怕被納粹黨抓走,害怕無法生存下去,於是用想像力寫戰後的故事,這種故事結構不正如小說一樣?

「逃」進想像世界

有讀者問Timothme de Fombelle為何他經常寫逃亡的故事。他指出這是歷險的一個要素,通過逃亡,角色可以把讀者由第一頁帶領到最後一頁,而在跑的過程中,他們可以停下,看一朵花或一條河流,因為作者有責任讓讀者在看書時不至無聊。Timothme de Fombelle相信,他的逃亡意識,也與他曾當過戰俘的爺爺有關,爺爺經常向他敘述他在二戰時曾怎麼逃亡,他對爺爺的一句話有茞`刻的印象︰「一有機會就要逃」,可能因為這個原因,Timothme de Fombelle的處女小說《橡樹部落》的第一章便是「大逃亡」,而Timothme de Fombelle的讀者亦在這本小說開始,跟Timothme de Fombelle一起出逃到他的想像世界。

相關新聞
故事與人生Timothme de Fombelle的文學世界 (2015-07-27) (圖)
書評:木皿泉的信念寫作 (2015-07-27) (圖)
讀書有「禮」:南山書屋 (2015-07-27)
書介:給孩子的散文 (2015-07-27) (圖)
書介:流金 (2015-07-27) (圖)
書介:香港戲院搜記.歲月u沉 (2015-07-27) (圖)
書介:簡單.豐盛.美好:祖宜的中西家常菜 (2015-07-27) (圖)
徵稿啟事 (2015-07-27)
數碼時代 出版人屠龍記 (2015-07-20) (圖)
書評:隔一段時間看「新聞」 (2015-07-20) (圖)
資助兒童 一起「悅」讀 (2015-07-20) (圖)
讀書有「禮」 (2015-07-20)
徵稿啟事 (2015-07-20)
年度作家 李歐梵 永遠的Free Spirit (2015-07-13) (圖)
《上海摩登》 (2015-07-13) (圖)
《范柳原懺情錄》 (2015-07-13) (圖)
《過平常日子》 (2015-07-13) (圖)
《我的哈佛歲月》 (2015-07-13) (圖)
《自己的空間-我的觀影自傳》 (2015-07-13) (圖)
《又一城狂想曲》 (2015-07-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