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翟健民主持古玩展開幕亮燈
由5月29日剪綵至6月1日閉幕的本年度香港國際古玩展,早已曲終人散,但回憶起當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5BC熱熱鬧鬧舉行的四天展覽,不管是買家、參展商,抑或入場參觀人士和主辦方,仍然津津樂道。應了本版上期為這次展覽所作的預期:國際古玩藝術品投資市場與「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概念基本吻合,出現快速回暖與復甦的大形勢。■文:麥默
近年,以內地買家為主的中國古玩藝術品市場較為沉寂,今年初股市瘋長又吸納了大量的資金,今年的香港國際古玩展前景如何呢?展前似乎有多樣不確定因素。
開幕前已現人龍 閉館仍有客趕來
有此擔心是必然的,但也是多餘的。古玩展開幕前場館門口就已出現了「人龍」,參與開幕式的賓客據統計逾千人。到閉館當日,下午5點鐘參展商開始打包撤離,觀眾停止進場,但場外陸續不斷有客人趕來央求參觀,而場內不少攤位還人頭簇擁,主客利用最後一刻交易成功。
四天展覽證明今年古玩展逆市下勢頭不減,且買家賣家各適其適都有較滿意的收穫,古玩展有好業績在宏觀、微觀都可體現。從宏觀上講,是順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領會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豐富內涵,認清大勢、把握規律、積極作為,切實增強做好展覽籌備工作的主動性和實效性,想方設法搞好會務,發動更多的商家參展和精心籌備呈獻萬餘件中外古玩精品,又廣邀一眾舊雨新知撥冗蒞臨。微觀上可以作如下的分析,首先,市場的一度沉寂、低迷,必然積存了一定的購買力,只要有好的貨品、好的市場就會引來這部分購買力,香港國際古玩展正是理想的尋寶好市場。其次,參展商為了適應乍暖還寒的市場而採取靈活的策略,展品多樣豐富,貨品定價平實,豐儉由人,並留有彈性議價空間,生意成交率極高。再有,積蓄了實力的買家認為到了執平貨的時候,人人都躍躍欲試到古玩展來選心頭好、掃平貨,在現場見到許多賓客笑盈盈滿載而歸。第四,正如古玩展主辦者翟健民在開幕時所講,希望在股市上賺到錢的人士到古玩展來挑選喜愛之物,的確前段日子有部分在虛擬經濟上有斬獲的人,盈利之餘將這些快錢轉移購買古董,兌換成實體經濟的實物。
各攤位客似雲來 成交更捷報頻傳
古玩展開幕當晚人潮湧動有序,剪綵禮成各個攤位便客似雲來,不多時間更捷報頻傳。翟氏永寶齋擺在展場中央的「清乾隆青花三陽開泰雙耳抱月瓶」,剛亮相不久便被貼上了「已出售」的標籤。本港凌琅閣主人林少傑認為古玩展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既給商家一個展示商品接觸市民群眾的機會,也為普羅大眾進入古董藝術品殿堂多提供一個機會,他的一尊曾經本版推介的佛像也在開幕後不久被心儀的客人請走。來自英國倫敦Silver & Silver公司的古董商D'ortona Antonio,首度參展探索,將近百件西洋金銀擺設古董帶到古玩展,初戰告捷銷情理想,同樣曾經本版宣傳的一隻高達150厘米、重8公斤銀製水鳥在展期內成功成交。Gibson Antiques Ltd古董有限公司的資深經營者阿拉斯泰爾,其參展的一隻清代乾隆年間珍稀中國外銷瓷「行商」大碗體積碩大,紋飾也特別,開窗滿工,繪畫的是乾隆年間最有時代特色的「十三行」景致,展前已估計會吸引入場人士的興趣,要求本版着意介紹,這大酒碗果真很快被客買走。還有很多成交實例,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盡錄了。
辦多項文化活動 讓市民免費參與
今屆古玩展之所以成功,還得力於主辦方用心籌辦了多項與觀眾互動的文化活動,免費招待市民參加。展場內有兩個專題特展,其一是「念.菩薩」觀音菩薩及佛珠展;另一是水松石山房主人借展的「提煉水墨」展覽,中西結合的水墨畫給大家帶來別樣的審美享受。
三個專題講座:第一個是「佛教藝術鑑定」;第二個是「明代正德官窯瓷器所見回教文化之影響」;第三個是「手卷畫作全體驗」,各個講座都大受歡迎,精彩的演講不時贏得陣陣掌聲。由權威專家坐鎮的鑒定活動更是助推了古玩展的人氣,許多收藏愛好者不遠萬里、小心翼翼地攜寶前來解惑。另外,為公益基金籌款而特設的茶寮圍滿了眾多茶文化愛好者,既逛展覽欣賞、選購古玩,又歇腳品茗做善事,何樂而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