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農戶手拿生態農莊的產品。本報湖南傳真
談及為什麼會回鄉做農業項目,謝明笑了笑說:「我是一個戀家的人。」在外工作七年,除了春節必回家外,每年還會請一個月的探親假。這一個月,謝明基本不外出旅遊,就待在家鄉,了解家鄉的動態。做生態農業項目就是謝明在深入了解家鄉變化時萌生的想法。「那時家鄉在搞土地改造,我想這應該是個契機。」
面對這樣的人生轉折,謝明直言,「我自己都沒有想到會這樣選擇。」學了七年財務,卻沒從事和財務沾邊的工作;幹了七年國企,從基層奮鬥到中層骨幹,卻決定辭職回家種田。在同學和友人看來,這堪稱「不務正業」。
為了這「不務正業」,謝明還遭遇了層層阻撓。「直到去年年底,我母親才真正接受我回來幹這個事情。」從高中畢業選擇大學、專業,到大學畢業選擇工作地域、職業,一向堅持「自己的路自己走」的謝明,為了能回來,專門召開了家庭會議,打破自己的一貫堅持。
「我把父母、岳父岳母和所有親戚都召集起來,向他們匯報我要做的這個事情。」謝明說,當時也有反對的聲音,但他都會耐心地說服親人,而不是像以往一樣,「一切自己作主」。
農業項目的投資時間很長,回收期相應也很長,結合融資難、拿地難等常態難題,讓很多人都不看好農業項目。「我當時不僅把所有的積蓄都投進去,還想了很多別的辦法。」謝明告訴記者,「通水、通電、通路」是項目的第一步,這是一筆巨大的投入,也是做這個生態農業項目必須幹的事情。
「我規劃的生態農莊是集種植、養殖、加工、物流、配送、觀光、休閒和終端美食體驗於一體的,我必須要把基礎建設做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我希望生態農莊能達到『留得住一家人,玩得兩三天』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