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京津冀地區是中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資料圖片
面對7年後舉行的冬奧會,北京和張家口如何治理環境打造「常態藍」?專家表示,京津冀應三地聯合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構築「京津冀生態環境共同體」,首先可從統一三地污染排放標準入手。
設生態環境紅線
針對舉辦冬奧背景下的京津冀環境治理,國家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表示,下一步有望設立「京津冀生態環境紅線」,構築「京津冀生態環境共同體」。將北京、天津、石家莊、邢台、邯鄲、保定、衡水、唐山、滄州、廊坊劃為重點控制區,張家口、承德、秦皇島劃為一般控制區,對PM2.5年均濃度等主要指標劃定「大氣環境紅線」,既有的治理標準將不斷提高、加嚴。
當前京津冀發展不均衡,既有國際化大都市北京,又有多個極貧困地區。當大城市的居民渴望零污染的藍天時,貧困縣則希望引入工業發展經濟。專家表示,當前京津冀排放、耗能等標準不一,缺乏統一的產業准入要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信息共享等基礎性工作還有待加強。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轉移尚需時日,區域協作防治污染還面臨眾多難題待解。
引入市場化手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生態文明室副主任王海芹表示,最有力的抓手就是要改變對京津冀地方政府的激勵和考核機制,推進京津冀三地協調機制。「京津冀加強合作,需要一個良好的協作機制,當前應從統一三地污染排放標準入手。」
相對於統一排污標準等行政治理手段,王海芹希望未來三地協同治污攻堅戰中更多引入市場化手段,讓政府「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看不見的手」相互配合,為三地限定減排總量,通過碳交易等市場化治理手段推進三地環境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