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佩韻) 本港零售業頹勢持續,政府昨日公佈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7月份的零售銷貨總額按年跌2.8%至376億元,差過市場預期。即使業界今年提早進行夏季減價,但是服裝鞋履的銷情不太理想,銷貨額按年下跌12.8%。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指,業界普遍對市道不太看好,雖說其他未分類消費品,如智能電話等,能一枝獨秀,但在下半年都難力挽狂瀾,打工仔最期望的加薪及年終花紅或會落空,直言「大家唔好期望咁高」。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佈今年7月份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2015年首7個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下跌1.8%,單是7月份就按年下跌2.8%,是今年4月以來最弱的表現。綜觀各零售類別,服裝鞋履的銷情最差,按年下跌12.3%;百貨公司貨品的跌幅也相當大,由今年6月按年下跌3.8%,增至7月的按年下跌7.3%,跌勢持續。
手機銷情「逆市」反升六成
值得留意的是,以往跌幅持續的「重災區」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跌勢稍為回順,按年下跌5%,較早前的雙位數字的跌幅有明顯的分別。不過超市貨品的銷貨情況就錄得輕微上升,按年升0.4%,而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都錄得升幅,按年上升7%。錄得最高升幅的類別是「雜項耐用消費品」,如智能電話等,按年上升67%。
政府發言人表示,7月份的零售業銷貨量增長減慢,部分是受到訪港旅遊業進一步放緩所拖累,及股票市場調整對消費者信心的影響所致。發言人解釋,零售業銷售短期內的表現,仍要視乎上述兩方面的效應,政府會密切留意外圍環境對往後零售業務帶來的影響。
零售協會主席:訪港客跌累事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指,有關的統計是連續兩年的上半年錄得跌幅,直言其他未分類消費品能一枝獨秀,錄得67%的升幅,否則7月份的跌幅數字會更多。她表示,零售業銷貨量增長減慢,相信是受到訪港旅客人數下跌、消費力下降及股市浮動所影響,直言上述原因的影響「比網購的影響來得更要緊」。
她續說,不少業界都希望以劈價去貨,以取得現金回攏,但銷情不理想或會影響大型公司開分店的計劃,甚至會有裁員及倒閉潮的出現,料全年的跌幅為2%至3%。至於打工仔最期望的加薪及年終花紅方面,麥瑞琼稱,「大家唔好期望咁高」,相信公司要加薪4%至5%是「好大挑戰」。
不過店舖租金或有減價空間,對零售業界帶來一線生機。麥瑞琼表示,訪問過13個連鎖店的營辦商,當中9個稱業主對店舖租金有下調的空間,下調空間約10%至40%。她補充,商場店舖及旺舖的減價空間「企得好硬」,但街舖就有得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