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北的戈壁灘深處,有一座恢宏的航天城。這座航天城,先後發射了神舟系列載人航天飛船,把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等航天員送上了太空,唱響了中華民族自強自立的讚歌。陳一新自豪地告訴記者,中國第一個陸上導彈試驗靶場以及整個原子彈氫彈基地都是在陳士榘領導下一手建立的。「毛主席曾這樣評價說:『陳士榘做窩,張愛萍下蛋。』」
1958年4月,中央軍委建立了靶場「特種工程指揮部」,陳士榘任司令員兼政委。「祖父把工程兵司令員的工作交給了別人,自己帶着國內專家以及蘇聯幾位負責核實驗基地建設的專家30多人,奔赴祖國的大西北去了。」陳一新說。
戈壁灘非常艱苦,夏季烈日高照酷熱難忍,冬季寒氣逼人直入骨髓。戰士們經常在漫天的風沙中施工作業,沒有住房,缺糧少菜,很多人口乾唇裂,流鼻血不止。陳一新說:「基地的物資供應奇缺,部隊生活很困難。為解決生活問題,祖父帶領戰士們挖野菜,打沙棗,製成代食品,組織狩獵隊打沙雞等野物。」
1960年,蘇聯政府中斷了合同,撤走專家,帶走了關鍵的技術資料和圖紙,剛剛起步的中國航天事業面臨着夭折的危險。「祖父鼓勵大家:不要依靠外國專家,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發展自己的導彈試驗,盡快地掌握試驗發射技術。」陳一新說,全體官兵發憤圖強,將困難變成動力。1960年8月,總參、國防科委組織質量檢驗,專家們的評價是:「這項工程不僅速度快,而且質量好。」1960年9月10日,中國用國產原料發射第一枚彈道導彈獲得成功。11月5日,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枚導彈發射試驗成功。兩次發射實驗證明:陳士榘帶領部隊建設的高科技國防工程設施,經受住了實踐考驗,實現了周總理「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指示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