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家祖呼籲有情緒困擾者要懂得轉換角度看眼前的困難。 聶曉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本港近日接連發生自殺等倫常慘劇,社署總臨床心理學家劉家祖昨日表示,擔心會出現模仿效應,令有情緒困擾者在不知不覺間代入慘劇主角,以為可以同一個方法解決問題。他指出,過去一兩年的社會氛圍令部分人覺得「香港好亂」、「唔開心」,甚至想移民,但不少人卻基於「假自尊」而不願尋求協助。他呼籲有情緒困擾者要懂得轉換角度看眼前的困難,並明白「辦法總比困難多」,勇於求助。
劉家祖昨日向傳媒表示 ,本港情緒支援的資源已遠超10年前,除社署熱線及庇護中心等服務外,非政府機構亦加強支援,「為何仍有人不向人求助,其中一個原因是出於假自尊,希望他們明白向人求助不等於示弱。」他亦呼籲有情緒困擾者的家人或朋友,如有懷疑時不要自我判斷對方想尋死的真確性,應找專業人士跟進評估。
劉家祖又指出,其實每人都有自我抗逆能力,只在於是否懂場發揮,「只要找到問題的原因,自然有解決方法。」他續說,絕大部分想自殺的人其實並非想死,只是想終止痛苦或解決問題,而最強烈的自殺時刻可能只是十多分鐘,「這時候任何分散注意力的事物都有助減弱死念,如果真的找不到人傾訴,可嘗試落樓與看更交談,或許便打消念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