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范偉明(左二)表示,新的排水系統能承受每小時150亳米的雨量。 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寶儀)11月17日世界盃外圍賽中國作客對香港,但場地仍未定,足總發表聲明指,仍以香港大球場為首選場地,目前未就場地決定權一事收到正式通知。康文署昨引述專家指,由於11月7日及8日舉行約50場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草地難於8日內完全恢復,不過署方再三強調,最終決定權於足總手上。但晚上傳出會由康文署決定,而足總副主席貝鈞奇則估計最終用大球場的機會不大,足總將於短時間內決定是否使用大球場作賽。
香港大球場自4月封場展開草地重鋪工程,署方昨就有關進度召開記者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范偉明表示,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草地培植穩定期」,有信心11月的欖球賽可如期進行,不過其後的賽事則「很難說」。署方委託草地管理專家甘浩勤說,大球場三分之二的草地面積已達7成的覆蓋密度,料可於6星期至7星期內達到百分百的覆蓋密度。
康文署料修復需兩三星期
至於被受關注的世界盃外圍賽選址,范偉明引述專家意見指,欖球賽是激烈的運動,欖球運動員所穿的靴子有釘,有機會傷及草的根部,只有8日的時間草地能完全恢復的機會很微,「相信足總會作合適的選擇」,當局會與足總保持聯繫並配合其決定,強調「最終決定於足總身上」,他又說,根據以往經驗結束欖球賽後最少需要2星期至3個星期才能恢復。
康文署表示,欖總於去年7月已向署方表達申請使用大球場的意思,並早於12月時申請,同時希望外界對足總「公道」一點,因世界盃外圍賽於4月才抽籤。被問到足總至今有沒有向署方申請其他場地,范偉明說,足總表達過希望能在容納多觀眾的場地作比賽。
足總:須掌握資料再決定
足總昨發表聲明指,足總一再向署方重申首選是香港大球場,目前未就場地決定權一事收到正式通知,如果最後獲確認決定權在於足總,將需要深入了解草地的情況以及其會否受欖球賽事影響,已要求於大前提必定以香港大球場作為首選場地的要求下,與署方及草地專家進行緊急會議,掌握資料後,才會考慮使用包括小西灣運動場及旺角大球場的次選場地。
聲明澄清,足總於1月已去信康文署,要求使用香港大球場作比賽場地,並於國際足協公佈比賽日期後,發出申請信件,惟沒有收到回覆,於3月再次去信當局並接獲回覆,指香港大球場進行翻新,故無法確認申請,「部分傳媒報道指本會在世盃外抽籤後才申請使用香港大球場,並不屬實。」
足總副主席貝鈞奇說,聽取康文署專家意見後,現階段估計最終用大球場的機會不大。他引述專家指,欖球賽後,草地受損,易令球員受傷,足總也未必會冒險使用大球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