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保育有方:深入莫高窟 識可續發展


放大圖片

-現代中國-

今年暑假,有幸獲教育局邀請,參加為期7日的「甘肅敦煌文化考察團」。行程中,最矚目的莫過於深入考察莫高窟。兩天的考察中,我們合共參觀了38個洞窟,除公開洞窟外,更有幸參觀「調節洞窟」與「特別洞窟」。每一個洞窟都蘊藏茪今堨螫琲犖諯咫憍,展現出獨特而瑰麗的中華文化,無不教人驚嘆。

荀子《儒效篇》:「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見聞過後,沉澱下來,我們開始探索可如何在不同學習領域加入有關的學習元素,「實踐」在學科的教學中。

以通識教育科來看,莫高窟正好作為一個重要的實例,讓同學去了解現代中國於保育文物的貢獻,面對的不同挑戰,並延伸到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討論。 中國是一個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和文物保育在何等程度上是可行的?當中有什麼考驗和機遇?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幹事、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樊詩琪

兩大撒手嶉O千年遺蹟

近年來,去莫高窟旅遊的遊客逐年增加,大量遊客在某一時段內集中參觀,使莫高窟洞窟內的溫度、濕度躥升,二氧化碳含量急劇增加,嚴重威脅脆弱的石窟壁畫和彩塑,同時過度擁擠的環境也影響遊客的參觀效果。

日限6000人 多媒體影院紓客潮

為此,敦煌研究院於2010年啟動建設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並於2014年投入使用。旅客進入洞窟前,先通過多媒體數字球幕影院視覺感知莫高窟壁畫,此舉縮短遊客在莫高窟停留時間,有效破解莫高窟遊客承載量限制,達到保護文物與開放利用的雙贏,實現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目標。

同時,考慮到景區的承載力,由2014年開始莫高窟嚴格執行預約制,單日最大遊客承載量控制在6,000人。敦煌研究院表示,這是對遊客負責,更是對莫高窟的千年遺產負責。

「洞窟調控中心」科學化管理

每個洞窟均設有監測儀器,把不同的環境數據即時傳送到「洞窟調控中心」,以保護洞窟和控制遊客承載量。研究人員表示,除了蓄意的人為破壞外,參觀者本身亦有可能令壁畫受損,例如40人入洞半小時,內裡的二氧化碳就會升高7倍,濕度上升10%,溫度也增加4度,而濕氣和二氧化碳將對壁畫岩體產生氧化作用,加速莫高窟衰老。「洞窟調控中心」就肩負起保護壁畫的重任,顯示屏設紅色警戒線,若發現個別洞窟超標,就會關閉洞窟,暫停參觀。

「數字敦煌」的設立,是希望以數碼化的方式讓遊客在觀賞到莫高窟內珍貴壁畫的同時,縮短其在洞窟內停留時間,減少因人體、空氣流動和濕度變化對壁畫的損害,把了解洞窟歷史文化的體驗和保護文物很好地結合起來。

以可持續發展的思維來看,莫高窟所推行的旅遊新模式,考慮到景點的承載力,達到文物保護與開放利用的雙贏,在「環境」與「社會」之間取得平衡。同時,也符合「持續」與「公平」的原則,一方面考慮到當代人的參觀體驗(公平),另一方面透過縮短遊客在洞窟內停留時間,減少對壁畫的破壞,盡力保存洞窟內的珍貴文物,讓後代人也有機會觀賞(持續),了解洞窟歷史文化。

世遺頂峰 僅威尼斯可媲美

莫高窟坐落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這些藝術珍品不僅反映了中國中古時期宗教和社會生活情況,同時也展現出歷代勞動人民的傑出智慧和非凡成就。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認定莫高窟符合「代表一種獨特藝術成就」、「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見證」、「與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聯繫」等全部6條標準而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時至現在,能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訂定的全部6項標準的世界文化遺產,舉世只有兩處--除了中國的莫高窟,就只有意大利的威尼斯。這足見莫高窟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重點概念

承載力:對於旅遊環境承載力,有的學者定義為:「某一旅遊地點的現有狀態(包括接待人數、經濟活動、開發程度等等),在不會令該旅遊點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出現不可接受的改變,以及對當代人和未來人沒有壞影響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旅遊活動強度,或者所能吸納外來遊客的最大能力。」

可持續發展:根據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委員會的報告,可持續發展是︰「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我們的共同未來》,1987年)

要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經濟、環境、社會」3方面必須互相協調平衡,不應過度發展任何一個,以避免危及另一個方面的發展。可持續發展建基於3個重要原則--公平、共同、持續。

小知識:屬人類共有 且無可取代

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的定義,文化遺產是過去人類所創造,由現代人類繼承並傳之後世,具有獨特和普世價值的物質或非物質遺存。文化遺產及自然遺產是無可取代的生活和靈感來源。

世界遺產的概念是「共同擁有」:文化遺產並不僅僅屬於某個國家或某個民族,而是人類共同的財富。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鼓勵各國確認、保護和保存具有獨特、重要人文價值的文化自然遺產。 ■資料來源:UNESCO網站

進階思考

1. 莫高窟的保護、推廣工作可如何提高中國的軟實力?

作答提示:

●文物保護的相關政策、法例:《文物保護法》、《文明旅遊法》

●國民身份認同:自豪感、社會凝聚力

●內:文物推廣、國民素質、精神文明等

●外:文化弘揚(書法、中文等)、歷史文化吸引力

2. 在文物保育的議題上,中國政府可能會面對哪些考驗?

作答提示:

●經濟發展考慮 VS 保育考慮

●法例的制定與執行

●個體利益 VS 整體利益

●公民素質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莫高窟的文物歷史價值。

2. 試指出莫高窟正面臨的考驗和應對措施。

3. 試指出莫高窟如何在國家和全球的層面上表現和回應當代議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答題指引

1. 同學可先指出莫高窟的歷史,再提它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表示世界肯定了其價值。

2. 可指出主要是遊客的影響和推廣方面的難度,如何取得平衡,特別是數字化設施方面如何回應「公平、共同、持續」的原則。

3. 題目比較複雜,從中國來看,涉及到發展硬實力(經濟、基建等)和軟實力(歷史、文物);從全球化來看,則牽涉文化傳播與保護的議題。同學宜深入探討兩個層面的互動,提及「環境 VS 社會」、「個人 VS 整體」等全球共同面對的難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延伸閱讀

1. 《莫高窟單日客量首達上限》,香港《文匯報》,2015年7月10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7/10/CH1507100032.htm

2. 《莫高窟實行旅遊新模式 預約購票每日限流》,文匯網,2014年8月01日,http://info.wenweip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68938

3. 樊錦詩、陳萬雄主編:《發現敦煌》,商務印書館(香港),2000年7月

4. 李美賢 、紀文鳳編著:《立體看敦煌》,商務印書館(香港),2014年11月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相關新聞
保育有方:深入莫高窟 識可續發展 (2015-10-02) (圖)
概念圖:保育莫高窟 (2015-10-02) (圖)
多邊關係:金磚國促互惠 安倍無事生非 (2015-09-29) (圖)
壓力爆煲:10歲竟已尋死 孩童壓力何來? (2015-09-25) (圖)
概念圖:香港青少年壓力問題 (2015-09-25) (圖)
柳暗花明:伊朗棄核 希債暫息 (2015-09-22)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教主」終於低頭 fb擬推「dislike」 (2015-09-21)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消委:冰鮮宜店購 雞粉含鈉高 (2015-09-21)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港青嘆創新發展不足 (2015-09-21)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環團籲送月餅勿大 (2015-09-21)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虐兒案雖減 張建宗仍感痛心 (2015-09-21)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2022亞運會 杭州見! (2015-09-21) (圖)
通識把脈:鉛水事件面面觀 (2015-09-21)
載客風波:Uber硬撼的哥 或掀牌照改革 (2015-09-18) (圖)
概念圖:白牌車爭議 (2015-09-18) (圖)
學制熱議:死記硬背不再 新學制盼鬆綁 (2015-09-15)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西藏慶50周年 中央寄語團結 (2015-09-14)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失策」釀難民潮 華府挨批 (2015-09-14)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中大精算生因學業跳樓亡 (2015-09-14)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WWF揭港監察象牙市場漏洞 (2015-09-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