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尚美嘉鮮花種植基地,花團錦簇。
雲南發展高原農業 港人賞花啖菜有福
憑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雲南瀘西近年致力於「高原花園城市」建設,發展「兩葉四花一果(煙葉、銀杏葉、玫瑰花、燈盞花、除蟲菊、萬壽菊和高原梨)」的高原特色農業。供港花卉、蔬菜頗具特色,聯繫起了瀘西與香港。記者走訪興仔記與尚美嘉兩公司發現,供港鮮花、蔬菜源源不斷輸出的同時,也在悄然改變着當地的農戶。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樹勇 雲南瀘西報道
清晨,走近紅河興仔記供港蔬菜基地,藍天白雲之下,一望無垠的綠色撲面而來,田間忙碌的人們星星點點散落其中,裝點着綠意盎然的大地;節水龍頭噴吐出清澈亮麗的水花,恰似人工噴泉,構成了一道美麗的田園風景。
尚美嘉花卉公司的加工車間裡,雪山、冷美人等玫瑰品種堆成小山,在工人熟練地打理下,不多時即成為統一包裝的花束,被送入冷庫。
雲南瀘西盛產的蔬菜和鮮花,從這裡源源不斷地進入香港市場。
嚴控農藥殘留
清晨7點,張家品已開始向手下工人派活。工人們分為若干小組播種、間苗、除草、採收,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作為紅河興仔記菜心組組長,張家品手下有31名工人,管理138.5畝菜地,負責菜心、芥藍等蔬菜品種的種植。
之前一直以種植烤煙和水稻為主,也種些蔬菜自食的張家品,從未想到自己「根本不會種菜」。跟着公司由廣東來的師傅種了兩年,張家品悟出了門道:播種、澆灌、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都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必須遵循統一的標準。雖然投入成本不低,但產出的蔬菜品相好、口感好。看着第一次種出的供港蔬菜,張家品很是感歎:從未想到蔬菜能長這麼好。
讓張家品沒有想到的,還有公司的專業化運作。張家品的菜心組,只負責播種、田間管理和採收,而病蟲害防治、採後加工,甚至打包、包裝都由專門隊伍完成。只要發現病蟲害,另一組工人就會按照一整套流程,使用公司檢測過的農藥,按規定比例稀釋後噴灑,保證農藥殘留保持在允許範圍內。
種港人最愛的玫瑰
雖然已是玫瑰鮮切花消費的淡季,但尚美嘉花卉公司的採後加工車間仍然一派忙碌。公司辦公室主任劉玉紅指着正在加工的雪山、冷美人、蜜桃雪山等鮮花品種對記者說,這些都是銷往香港市場的,「港人最喜愛這個色系的玫瑰」。
自稱花農的尚美嘉老總趙家清本是一名煤老闆。由農村走出、大學亦學農的趙家清一直有一個夢想:創一個讓父老鄉親有事可做的產業。而世代務農的父老鄉親最擅長的莫過於農活。2011年,趙家清投資4,0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建起了鮮花種植基地,接納了數百名農戶務工,做起了「美麗的事業」。1,600餘畝現代化大棚中種植的,除了引種的冷美人、粉佳人、蜜桃雪山等彩玫品種外,還自主培育了少女之心、都市麗人、粉蝶等品種,並有繡球、康乃馨等。而質量追溯體系,可以追溯到每一枝花產於公司的哪塊花田。
劉玉紅介紹,客戶滿意度調查顯示,公司的A級或AA級鮮切花,最受香港市場歡迎;公司三分之二的冷美人銷往香港市場,年銷量達1,000萬枝以上。曾有到基地考察的香港客人稱道「莖幹好強壯」。
記者注意到,劉玉紅一直對記者說,能夠種出高品質的花卉,得益於瀘西的靈山秀水。「保護好水源,是瀘西的一大財富!」
好山好水出好菜
劉玉紅的看法也得到了羅建福的認可。由廣東汕頭來到瀘西已3年的羅建福,是興仔記的種菜師傅,由其多年的經驗看來,瀘西種出的蔬菜有着更好的品相和口感,是因為這裡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適宜蔬菜生長的氣候和水質。「瀘西工業並不發達,每天的空氣都是清新的,這恰恰是蔬菜生長最難得的環境。」基地澆灌用水均為清冽的龍潭水,龍潭水是當地對自然浸出的地下水的說法,這樣的水源不但沒有污染,還富含多種微量元素,與礦泉水幾無區別。而農家肥、生物農藥由公司統一配送,保證了蔬菜的品質和無污染、無農藥殘留。
紅河興仔記蔬菜有限公司由香港人黃天成投資興辦,2012年在瀘西註冊以來,基地面積已發展至3,000多畝,並建設速凍冷庫、加工包裝車間等;基地並配套噴灌、滴灌等設施。公司除自有基地外,還帶動周邊農戶按統一標準種植,產品由按標準公司收購後外銷,每天進入香港市場的蔬菜達到30噸。來自江西的大貨車駕駛員甘師傅告訴記者,經20小時晝夜行車,由瀘西運出的蔬菜即可抵深圳,檢驗通關後進入香港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