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符合香港市民口味的菜心。
對於居住在供港蔬菜基地附近的村民們而言,起先將承包地租給公司並在公司打工,收入陡增只是新生活的開始。
張家品就是這樣的農民之一。興仔記在其所在的大興寨發展供港蔬菜基地時,張家品將3.5畝承包地流轉給了公司,每年收取租金。而在基地擔任菜心組組長的張家品每月還有工資3,000元,加上妻子每月在公司食堂上班的2,000元,收入一下增加了許多。
然而,張家品與其他農戶感受到的變化,遠遠不止這一項。「首先感到自己不再是自由散漫的農民了。」張家品說,公司有嚴格的考勤制度,每天清晨7點打卡上班,增強了時間觀念;其次是種菜的理念也不斷更新。張家品說,現在種菜的株距、行距都有嚴格規定;澆灌也有訣竅:出苗前每天上午噴灌澆水30分鐘,出苗後則只需15分鐘,而且每次以4排管道為單元,輪番澆灌。再次是質量意識增強了。張家品手下有31名工人,對每個工人的考核都有細緻的指標,考核合格將有不錯的收入;如果質量不達標,則會受到扣減工錢等處罰。「人人都想把菜種得更好。」
45歲的張家品沒想到的是,自己居然在公司當上了領導。雖然只是組長,但也管理着一群工人和一大片土地,這讓他很有些公司主人的感覺,常常在菜地裡巡查到很晚才下班。他希望公司一直興旺發達,自己天天有活幹,月月可以領到工資,「公司好自己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