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振英昨日表示,要讓貧窮人口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彭子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改善貧窮問題,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日在扶貧委員會高峰會上正式公佈,在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香港貧窮人口由2013年的97萬降至去年的96萬,貧窮率亦由14.5%下降至14.3%,俱屬過去6年有記錄以來的低位,而貧窮人口更是連續第二年跌破100萬。不過,長者貧窮人口數目卻增加逾8,000人至29.4萬人,貧窮率高達30%,近乎每3名長者便有一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政務司司長兼扶貧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指出,在「貧窮線」只考慮收入的局限下,退休等無業長者會被界定為貧窮,長者貧窮情況因而被高估,但承認隨着人口持續老化,扶貧工作將愈具挑戰。
梁振英:讓窮人分享發展成果
是次高峰會有逾500名來自政界、商界、學術界、智庫、非政府組織及關注團體的嘉賓出席。梁振英昨日主持扶貧委員會高峰會致辭時指出,扶貧助弱及人口老化一直是本屆政府4項施政重點的其中兩項,而貧窮問題存在已久,亦積壓已久,接着的工作重點是如何解決好該個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本屆政府有決心處理好貧窮問題,讓貧窮人口可以共享社會和經濟發展成果,可以過比較安穩的生活。」
自梁振英上任以來,現屆政府已按計劃推出了重大的扶貧舉措,包括重設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扶貧委員會、破天荒制訂首條官方「貧窮線」及落實「長者生活津貼」等(見表)。梁振英說:「這些都是我們扶貧工作的歷史性里程碑。」他續說,自己在政改後已不斷重申,會在本屆餘下任期內專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在民生裡面,其中一個重大議題就是貧窮問題。」
林鄭:針對性扶貧效果勝綜援
林鄭月娥介紹最新貧窮情況時表示,受惠於經濟持續溫和增長,2014年的「貧窮線」門檻隨住戶收入改善而上升,其中二人家庭的「貧窮線」由月入 8,300元升至8,500 元,四人家庭則由15,400元升至16,400元,132萬人被界定為貧窮人口,貧窮率19.6%,與2013年相若。但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減至96萬,貧窮率亦跌至14.3%,兩者均處於過去6年來的低位。
去年政府的政策介入成功令17.2萬戶、合共約36.2萬人脫貧,貧窮率下降5.3個百分點,其中須經濟審查的綜援及長者生活津貼的減貧效果明顯較無須經濟審查的傷殘津貼與高齡津貼為高,顯示扶貧措施越具針對性,其扶貧效果越顯著。另外,若再計入公屋的非現金轉移,2014年的整體貧窮率將進一步降至9.6%,貧窮人口減至64.8萬,扶貧成效甚至高於綜援。
林鄭月娥重申,由於「貧窮線」是採用一個相對貧窮的概念,在統計學而言貧窮人口永遠存在,因此不能消滅,且「貧窮線」只計算收入,不計算資產,無可避免地高估了貧窮人口數字。
她又指出,長者人口單在過去一年間已增加了44,000人,未來20年更平均每年增加約60, 000名長者,「關注長者的人士很容易就會抓着這些數字來攻擊特區政府要快些做事,所以必須深入分析以識別出有需要的人士。」2014年,約有逾兩萬名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貧窮長者仍表示他們有經濟上的需要。
定「貧窮線」助識別需要施援者
梁振英指出,雖然「貧窮線」是採用「相對貧窮」的概念,但亦可讓政府清楚識別有需要援助的市民,從而制訂更有針對性和更有成效的措施。他說:「香港人自力更生的精神減輕了社會對扶貧工作的顧慮,讓我們可以更放手地繼續推進扶貧策略和其他社會政策。」他表示,扶貧工作初見成效,但扶貧工作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不會自動消失,更明言退休保障問題更是不可迴避,「700萬人是一家,我們要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解決全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