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靳埭強曾公開發表中國銀行LOGO的標準造形結構規範圖樣。 網上圖片
1980年,剛剛從廣州美院交流回港的靳埭強接到了一個令他終生難忘的任務--設計中國銀行標誌。 儘管靳埭強對自己的作品一直充滿信心,但35年前的這一次設計,他卻少有地感到「心裏沒底」。
當時內地剛剛開始改革開放,設計行業還處於起步階段。靳埭強擔心自己太過前衛的理念難以得到內地業界的認同。同時,由於中國銀行剛剛經歷重組,希望重新塑造自己的國際形象,盡快開拓國際業務,時間緊迫,靳埭強來不及緊張和驚訝便投入到了創作中。
經過多次溝通、構思、設計,半年後,中國銀行的行長親自來到香港,拍板敲定了靳埭強的設計。
如今,每每提到自己當年的設計,靳埭強依然非常自豪。「中國銀行要求有銀行、中國和現代化三種元素,銀行我就用『方孔錢』,中國我就用『中』字,現代化我就用電腦的長方形屏幕。我用的都是最基本的元素。」
正是這三個基本的元素結合在一起,迸發出了靳埭強天才的創作。這個標誌從1981年在香港開始啟用,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內地開始推廣,再到如今,隨着中國銀行遍佈全球。靳埭強用他獨特的創新思維將古老的中國智慧與西方現代科技元素相結合,讓當時處於起步階段的內地設計界同行看到了香港的國際設計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