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信投信
經歷10月以來一波漲勢後,中國股市本周再現震盪,法人建議,不妨同時將中國債納入資產配置,降低波動度,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點心債。經歷人民幣8月中間價改革之後,最近買氣再起,中國建設銀行、人行、農行最近發債情況來看,獲得4.5到9倍的超額認購,是中國債市回溫的重要參考指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英國期間,中英雙方再傳出金融市場合作的好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宣佈於10月20日成功在倫敦發行人民幣50億元的一年期國債,票面利率為3.10%,最終認購金額合計高達300億元人民幣,超額認購達5倍。
市場對人幣後市並不看淡
保德信中國好時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建華分析,人行一發債,短時間內就獲得5倍的超額認購,不難看出投資者對人民幣計價債券的認同度仍高;而且就在10月12日,中國四大銀行之一的建設銀行也在倫敦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超額認購達4.5倍。足見人民幣8月中間價改革之後,市場對人民幣的後市並不看淡。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首度在海外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國債,徐建華指出,此次人民銀行選在倫敦發行,有人稱是習近平出訪英國的伴手禮之一。其實,由於IMF即將在11月決定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從時間點判斷,中國藉此次國債發行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甚至提高人民幣納入SDR的機率。
徐建華進一步分析,投資者佈局點心債的主要目的,是獲取人民幣的升值機會。不過,8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對匯價進行中間價改革,人民幣補跌,連帶拖累點心債價格出現近四年最大的波段跌幅,回顧歷史,點心債修正逾2%後,往往是波段低點,人民幣續貶空間有限,換言之,點心債逢低承接的買點已經來臨。(資料來源:彭博,2010年12月31日至2015年9月30日)
徐建華說,滬指前日修正3%後,周四又回升1.5%,凸顯新興市場的波動性,展望中長線,投資者不妨以「股四債六」黃金比例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度,運用中國股債組合與其他全球資產之間「相關性低」的特性,有效分散投資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