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反佔」圖片展警醒全城 籲市民用選票踢走反對派


放大圖片

■「反佔中一周年圖片展」昨日起一連3個周末及周日在全港舉辦。圖為在觀塘展示點,市民駐足觀看圖片。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庭佳)「保普選 反暴力」大聯盟由昨日起,一連3個周末及周日在全港舉辦反「佔中」一周年圖片展,提醒港人毋忘「佔領」行動帶來的破壞和傷痛,希望大家不要再沉默,共同守護和平、守護香港。有大聯盟執委批評,反對派自「佔領」後依舊不合作,拉布成風、濫用暴力,相信選民在本月的區議會選舉及下年的立法會選舉中,會懂得如何選擇真正代表他們的代議士。

「保普選 反暴力」大聯盟舉辦的、名為「毋忘佔中禍害 慎防動亂重來」的反「佔中」一周年圖片展,由昨日開始一連3個周末及周日在全港各區19個地點舉行。大聯盟希望通過是次圖片展,提醒廣大香港市民要決心繼續守護香港、守護家園、守護法治的共同願望。圖片展共分為3個部分,包括「佔中的禍害」、「反佔中過程」及「執法與清場」(見另稿)。

圖片展開幕禮於昨日在銅鑼灣百德新街舉行,大聯盟執委王惠貞、洪為民,發起人林貝聿嘉,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總幹事戴鴻瑜及香港海南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陳閃等出席,為圖片展揭開序幕。

王惠貞:和平非必然人人有責

王惠貞在開幕禮上指出,去年9月28日,「佔中三丑」聯同學聯、「學民思潮」及反對派其他團體發起違法「佔領」,先後「佔領」金鐘、旺角及銅鑼灣,「即我們面前這條馬路(怡和街)」,繼而包圍政府總部、衝擊立法會,期間不斷挑釁警方,製造流血事件。

她批評,整整79天的「佔領」令民生及經濟大受影響,市民怨聲載道,最終在去年12月,在市民的埋怨聲及警方依法清場下,「佔領」終於敗退。今天,香港已回復過往的正常生活,怡和街可以讓車輛自由行駛、讓行人自由走過,「但我想提醒大家,和平並非必然的,是需要大家一起守護的!」因此,大聯盟舉辦圖片展,希望提醒港人不要忘記「佔領」的多重影響。她呼籲大家不要再做沉默的一群,保護香港、保護家園,為香港繁榮穩定出一分力。

洪為民:激進議員仍打拉布戰

洪為民表示,銅鑼灣今天人來人往,商戶如常做生意,港人或許已經忘記一年前的「佔領」。當時,有年輕人為爭取他們所想的訴求而犯法,令市面變得蕭條。他說,自己公司在金鐘海富中心,故幾乎所有圖片的情景都感受過,都喚起「佔領」時的回憶:不能駕車回公司、放工要等7班港鐵才能上車、下樓就見到「佔領」者、海富中心的電源供「佔領」者充電等,「我也想問管理處為何讓他們充電,管理費可是我們交的。」

由於反對派議員拉布,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仍未能通過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申請,身為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的洪為民嘆道,反對派在「佔領」後延續不合作態度,激進議員大打拉布戰,其他反對派議員猶如「共犯」,「口講支持(成立創科局),做不了就賴(特區)政府,說政府沒用。三次了。」他認為,反對派這種表現,將會令他們在今年區選以至下年立法會選舉的成績「大打折扣」。

林貝聿嘉:選民將作明智抉擇

林貝聿嘉則強調,香港是法治之地,希望港人以後不要做違法的事,也不要讓外地的人覺得香港不安全,香港重新成為世界上和諧、穩定、繁榮的城市,人人都喜歡來。她又指香港的各項排名一向都很高,但「佔領」後就錄得大跌。

曾任立法局議員的她提到,當時議會凡事都會有商有量,尋求共識,「並不像現在街市一般打打鬧鬧、擲物,都不是一個議會。議會不是要做這些事的,是要議論政事的。」

林貝聿嘉強調,選民眼睛是雪亮的,明白應該選哪些人做他們的代表,「是要選一些支持香港繁榮穩定、不要動亂的人做議員,抑或是選一些反動的人,在議會內搗亂的人?他們會知道怎樣選擇的。」

相關新聞
「反佔」圖片展警醒全城 籲市民用選票踢走反對派 (圖)
俄載224人客機埃及西奈半島墜毀 (圖)
大埔「民」眾力挺黃碧橋胡健民 (圖)
新民江玉歡誓師 勇擔使命惠康山 (圖)
中韓力爭自貿協定年內生效 (圖)
人民幣直兌韓元 明年上海啟動 (圖)
「綠色」理念是未來中國發展前置詞 (圖)
TSA不叫停 3個月內研優化 (圖)
曾鈺成何世柱鄭耀棠李達三獲大紫荊開心榮幸 (圖)
全城「嘩鬼」狂歡 殭屍逼爆蘭桂坊 (圖)
失足埋150噸沙倉 內地船工窒息死 (圖)
鄒平學:「一國」為主體 「兩制」非相當 (圖)
華僑尋「關東大屠殺」閩勞工後人 (圖)
豫改造民房坍塌17亡 (圖)
台文創業界籲兩岸完善版權機制 (圖)
朱立倫坦承選情低迷 籲團結爭勝 (圖)
濫開止痛藥 華裔女醫判謀殺
煙花點燃舞台 羅國夜總會27死180傷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