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8月代表香港出戰「世界技能大賽」的劉可瑩,她在比賽中奪得優異獎。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去年,特首的施政報告提到推廣職業教育,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也率領代表團前往德國和瑞士,了解當地的職業教育制度和促進年輕人就業的方案,發現德、瑞兩地政府相當注重職業教育。在當地修讀職業教育課程的學生,其回報率和修讀學士學位的學生沒有太大差距,而且業界願意負責設計不同的評核,因此德瑞兩地青年的失業率也較歐洲各國低。這些經驗,都值得香港參考。香港職業教育發展起步較慢,首先需要社會改變其原有的觀念,同時也需要社會業界直接參與課程設計,並在實習工作的地方評核學生的表現。 ■莊達成
曾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今日香港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檢視職業教育
最近我到中華廚藝學院參加了一場祝捷會,祝賀香港廚師隊在瑞士和韓國參加的兩項國際西餐廚藝大賽勇奪全場總冠軍,為港爭光。廚師隊的25名成員,差不多全部受訓於職業訓練局(職訓局)。他們在國際賽取得佳績,說明行行出狀元。
過去一年,我與從事不同行業或正接受職業培訓的年輕人見面,他們從事美容、資訊科技、設計、建造業等行業,雖然各人背景不同,但這些年輕人和廚師隊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在培訓期間努力學習,終能實現夢想。
每個人有不同的興趣和才能,主流教育未必適合所有青年人,特區政府應重新確立職業教育在教育系統中的位置,並引導年青一代建立選擇職業的正確觀念。為此,特區政府將成立職業教育專責小組,以制定在社區推廣職業教育的策略,並邀請職訓局制定策略性校園發展計劃,加強協同效應,提供先進設施,提升職業教育的形象和質素。 ■資料來源:2014年施政報告
資料B:加強生涯規劃
一、教育局會加強升學輔導小組的人手,以更全面支援學校提供升學和就業輔導服務,以及拓展生涯規劃。由2014/15學年起,開辦高中級別的公營學校亦會獲得相等於一名學位教師職級薪金的額外經常津貼,加強生涯規劃教育元素。同時,港府會推動更多工商機構和社區資源參與「商校合作計劃」,也會增撥資源予非政府機構與學校協作,加強對中學生籌劃未來升學與就業的輔導。
二、針對人力需求殷切的行業,港府會以先導形式推行職業教育和就業支援計劃,結合有系統的學徒培訓和清晰的進階路徑,為相關行業吸引和挽留人才。港府和參與的行業會在首年的培訓期和緊接3年的學徒期,向學徒發放助學金或津貼。行業要承諾以特定工資水平聘用完成培訓的學員,並提供清晰的晉升階梯。先導計劃由職訓局負責執行,將惠及2,000名學員。
三、由2014/15學年起,向職訓局提供經常撥款,為所有高級文憑及部分中專文憑的學生提供工作實習機會,受惠學生超過9,000人。
四、現行的「資歷架構支援計劃」行將結束。經檢討計劃的成效後,港府將設立10億元的基金,利用投資收入,長期支援資歷架構的持續發展。 ■資料來源: 2014年施政報告
資料C:有關「生涯規劃」調查
教育局積極推動年輕學生的生涯規劃,2014/15學起每年向各中學提供50萬元津貼,助學校推動有關生涯規劃的教育。有政黨在今年3月10日至4月2日間,以問卷訪問了各區共876名曾參與校內生涯規劃活動的中四至中六學生,當中50.4%認同生涯規劃重要,不過只有26%人覺得校內相關支援足夠。
就學校生涯規劃活動的成效,最多高中生認為能幫助他們了解職場與就業情況如行業性質、就業市場趨勢等(45.6%),其次則是有助「計劃未來升學與進修路向」(43.4%)、「了解自我」(42.8%),最少人認為活動可助自己「計劃就業路向」(39%)。問及高中生是否已為未來做好準備,54%受訪者表示未做好準備,表示做好準備的則只有24%。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本地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試就香港現時的情況,分析主流教育比職業教育更受中學生歡迎的原因。
(b) 參考資料,香港教育局所推行的生涯規劃在何等程度上能達到其預期的目標?試加以解釋。
今日香港
2.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初小學生與家長日常時間運用」調查
周一至周五時間運用
家長
事項 百分比
與子女親子時間少於1小時 52%
沒有與配偶二人世界時間 45%
沒有私人時間 40%
起居飲食花1小時以下 38%
每日花兩小時以上督促子女學習 25%
睡眠時間6小時或以下 24%
初小學生
事項 百分比
放學後須上補習班 49%
睡眠時間8小時以下 47%
做功課時間超過兩小時 40%
沒有娛樂時間 19%
■資料來源: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
資料B:家長教子女「用手機方法」
應該做
.家長宜以身作則,有節制地用手機;
.與子女建立良好關係,經常溝通,由淺入深與子女談天,從飲食娛樂開始,到個人話題,包括學業、目標和不愉快經歷;
.了解子女成長需要、人際關係和興趣;
.信任子女懂分配時間,給予他們足夠自由。
應該避免
.以電子產品填滿家庭空間,家長和子女各有各玩手機、平板電腦;
.過度緊張子女使用手機而沒收手機。 ■資料來源: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資料C:電子教學與自主學習
近年教育界廣泛應用電子教學,配合「自主學習」。這有助照顧學習差異,也有利於課堂互動,甚至充當教學助理的部分功能。有學校通過平板電腦連結,教師通過系統向學生提供題目,系統及時提供學生答對及答錯資料,方便教師個別或集體講解,學生也可以自我評估學習能力。
雖然平板電腦確有好處,但有學校認為這不能取代工作紙和小黑板等傳統教學工具。有校長舉例指,學生在課堂討論時,會利用粉筆在小黑板寫上重點作腦力激盪,雖然平板電腦有類似功能,但有前線教師發現,電子輸入方式較學生寫板書慢得多,「平板電腦做得不好的話,一樣會阻礙課堂進度。」最重要的是課堂維持自主學習的元素,即回饋、展示、點撥、檢測,至於是否使用電子教學,須視乎實際情況而定,「毋須每一節課都使用平板電腦」。■資料來源:綜合各大本地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A和B,分析初小學生的個人成長與家長日常時間運用之間的關係。
(b) 參考資料C,「在中學,教師推行電子教學將有助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你在什麼程度上同意這說法?試加以解釋。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免費幼教報告重點
.由每1,000名學童有250個全日制學額,增至500個,但沒有時間表;
.料四成學生要交學費或補貼租金;
.向取錄了8名或以上非華語學童的幼稚園提供額外資源,金額與一名幼師薪酬相若;
.制定5個職級教學人員薪酬參考範圍,按各職級薪金中位數向學校發放資助,由校方分配,資深教師多的學校可申請額外資助;
.提供經常津貼以聘請教學助理等支援人員,幼稚園可靈活用該筆津貼請人、僱用服務等;
.長遠增加公屋中由政府擁有的幼稚園校舍,可研究在新巿鎮預留足夠土地,現有小學或新建小學與幼稚園共用校舍。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本地報刊
資料B:英美教育「亞洲化」
項目 內容
補習班 由於亞裔學生參加補習班,成績卓越佔據大量熱門中小學和天才班,有報道指,紐約越來越多白人學生參加以亞裔學生為主,被稱為填鴨學校的補習學校,以追上亞裔學生成績。
大班教學 英國現任教育部長派出70位數學教師往上海學習中國教育模式後,2014年11月提出由教師主導的大班教學來取代小班教學。
增加課堂 前英國教育部長在2014年1月,指教師應更積極改善數學和科學課的學習紀律,又擬縮減課堂間的休息時間,增設放學後1小時的功課班等。
縮減假期 2013年英國前教育部長指,向亞洲教育模式學習,要縮減假期以增加上課日。英國資助及公立學校計劃今年9月調整假期及上課日數。■資料來源:綜合各大本地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A,你認為哪些因素將會影響香港政府全面推行免費幼教?試加以解釋。
(b) 參考資料B,英美教育「亞洲化」是否足以反映亞洲國家的教育模式能為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成效?試解釋你的答案。
結語
為推動香港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局向每所開設高中的公營學校提供50萬元津貼。有政黨調查發現,四成半中學生認為學校提供的生涯規劃支援不足,對了解自己沒有幫助。生涯規劃屬於新事物,或許不少學校仍停留在探索階段,老師需要一些時間掌握對生涯規劃的認知。
另外,亞洲地區的填鴨式教育時常受人批評,卻換來學生的高分數,吸引西方教育也開始向亞洲取經。教育是塑造孩子未來的重要過程,中國式教育着重背誦,西方教育則着重思考、創意等。究竟未來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是獲得什麼?是分數?是創造力?是愉快學習?抑或是自主學習?
延伸閱讀
1. 《職訓局學額1.85萬 增8課程》,香港《文匯報》,2015年11月27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5/11/27/ED1511270002.htm
2. 《酒店出錢 夥職訓局育才》,香港《文匯報》,2015年7月1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7/01/HK1507010045.htm
3. 《民記:逾98%家長挺全日制幼園》,香港《文匯報》,2015年11月16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5/11/16/ED151116000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