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中國擔任大使只有一年多,戴尚賢對霧霾已有了深刻體會,但他樂觀地相信,中國政府通過強有力的治理,一定會還人民一片藍天。他認為,環境污染治理的困境,是每個國家在經濟發展過快後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中國也不例外。
戴尚賢稱,瑞士在幾代人之前曾為污染治理問題而頭疼,經過漫長而複雜的轉型之後,現今的瑞士更傾向於運用科技等創新手段,高效地生產並使用能源。他說,「過程是昂貴且難以適應的,但結果一定值得。」
具體到中國,他認為環境污染與過快發展的城鎮化建設密不可分。「中國的城鎮化速度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他說,「政策使然,人們湧起了一股建築熱潮,這本來無礙,但並非環境友好型的建設方法以及建成後非資源節省型的使用方式,給環境造成了難以置信的爆發式負擔。」
他表示,在城鎮化過度開發超出環境負載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稍稍放緩,反而更有利於長遠發展,「GDP快速增長除了創造工作機會,也製造了環境問題。」
他認為,中國應該對因關閉污染企業被裁掉的員工進行二次培訓,使其具備在技術變革、更新換代過程中生存的能力,同時也應借此機會推動鋼鐵、玻璃等重工業的轉型升級,實現環境與經濟協同發展。他續指,瑞士現在有個叫做「低碳城市」的大項目,中國的大中城市已經有部分參與其中,在瑞士專家的幫助下,降低該城市的碳排放量,「希望能有滾雪球效應,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能夠意識到低碳環保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