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團結香港基金昨日舉辦「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對應」大講堂。解振華(台上右)主講。 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鄺慧敏)全國政協副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昨日宣佈,基金正式成立中華學社,將定期舉辦中國歷史、中華文化、當代國情等活動,並會邀請內地專家來港分享有關意見,讓港人更了解及認識國家。
城大鄭培凱主持 設「中華大講堂」
由團結香港基金、中華學社共同主辦的首場「中華大講堂」昨日下午在香港開講。董建華在致辭時首先宣佈,團結香港基金正式成立中華學社,由香港城市大學鄭培凱教授主持。學社第一個工作就是開設「中華大講堂」,重點邀請內地著名專家,就國家的國際關係、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等主題,和香港市民分享和交流。
據中華學社提供簡介指,香港是薈萃東西的國際大都會,與此同時,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又深受嶺南文化的影響,是中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環。當全球都在注視中國的發展、嘗試了解中國的過去和現狀之時,香港人更需要加深對國家的認識和了解。
首場「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對應」
首場「中華大講堂」主題為「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對應」。去年底代表國家出席聯合國氣候高峰會的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應邀主講。
解振華指,若全球暖化持續,在本世紀末海平面或會上升0.4米至0.6米,屆時珠三角、長三角甚至香港都會被淹浸,有可能引發移民潮,故香港當務之急是應對溫度及海平面上升問題。
解振華:暖化或淹港引發移民潮
他引述數據指,使用化石燃料是全球暖化的主因,去年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如各國不應對氣候問題,令全球氣溫上升超過兩度,將影響水資源穩定性、部分物種有機會滅絕。如全球暖化持續,在本世紀末中國陸地將增溫1.3度至5度、海平面或會上升0.4米至0.6米,屆時珠三角、長三角甚至香港都會被淹浸,有可能引發移民潮,香港必須應對溫度上升及海平面上升問題。
解振華又表示,國家一直致力減少碳排放。在1990年至2010年間,累積節能量佔全球節能量的58%,預計在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40%至45%、森林面積較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綠色低碳是全球大勢所趨,可再生能源逐漸成為主流,預計各國將投放資金及技術,推動能源生產消費革命及發展節環保低碳產業。內地正發展碳市場,歡迎香港參與其中,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