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若蜉蝣:牛頭角前傳


■葉 輝

話說平山原為石礦場,於2001年起以爆破方式平整,至2007年完工,如今連接彩霞道與彩興路之間的行人隧道,前身乃運送大石及泥土的隧道,爆破後由此一隧道運往原啟德機場的地盤;如今在網上猶可找到平山石礦場遺址的照片,但可以想像,當中形貌已然面目全非了。

據饒玖才所著的《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一書所言,佐敦谷的名稱源自當地一條名為佐敦河(Jordan River)的山溪;話說在佐敦谷內,沈雲山與鱷魚山兩山之間,只有振華道從中分隔,兩山有水壩相連,溪流經此而匯注於佐敦谷;既有水壩,就意味着之前有儲水庫,儲水庫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用以儲集雨水,供附道居民沖廁之用,但後來由於有淤泥積聚,令水質變差,遂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棄用,其後更填為明渠。

平山就在沈雲山旁,在彩石里背後,就是石礦場的所在地了,如今沿着明渠往下走,約五分鐘就走到水壩下的佐敦谷村遺址了;查佐敦谷村乃觀塘區首個公共屋村,位於佐敦谷水塘的主壩下面,原稱佐敦谷徙置區,1973年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村管理,才改稱為佐敦谷村;1991年至1996年此一屋村清拆,居民俱遷至彩霞村,現址為佐敦谷泳池及遊樂場。

彩霞道早於佐敦谷村落成之時已存在了,為一條通往石礦場的道路;此一道路或可見證石礦場的前傳,道路原本位於瑪利諾職業中學對面,此為北面盡頭;而佐敦谷北道交界處,則為南面盡頭。

如今彩福村、彩盈村及彩德村等三個屋村的所在地,正是石礦場遺址,此所以屋村內的一些設施,均帶有開闢土地時所遺留下來的痕跡,在彩盈村之商場彩盈坊的一角,就放置了一塊被切割下來的大石,料可供今人憑弔昔日的石礦場;而為了注入環境保育之素,房屋署就在此地闢建公園,設計正好以岩石為主題。

設計頗有心思,為了解決禿地問題,設計人員就移走公園表層的基石,再鋪設風化花崗岩,以及添加土壤改良劑--現時公園已種植二百餘棵樹木,以及超過九萬棵灌木,部分樹木也是從觀塘游泳池移植過來,讓公園呈現了綠化效果。

在彩福村的電梯塔上,有一對聯:「石山重重見綠蔭,彩雲片片現藍天」,那正好道出石礦場原貌與環保建築的地方特色,在設計上加入綠屋頂、自然通風及採光等環保設計,確實堪可突顯了石礦場簡史與現有屋村的血緣關係,在此公園逛遊半天,撫今追昔,大概可約略對牛頭角乃至東九龍的石礦史有所體會吧。

據1940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的《香港九龍兼新界形勢圖》所載,牛頭角又名牛頭寮,顧名思義,可見在六十餘年前牛頭角山上遍佈寮屋,可以想像,其時的住戶多為客家打石工人,由於地處偏遠,他們在山邊務農,自給自足,就此譜寫地方前傳。

相關新聞
《賣鬼狂想》破格丑戲 戲謔古今 (圖)
敢觀舞台:沒有星的一塊園地-談紫色牛牛、藝穗文化與城中馬戲 (圖)
第六屆亞洲青少年音樂比賽國產鋼琴顯質素 (圖)
川鄉村小店 80後美女店主獲冰心獎 (圖)
台北書展「書味濃」 簡體書銷售有增長 (圖)
華文獎開放投稿
活的科學2016 化不可能為可能
走東走西:剛柔並重的女人
歷史與空間:自古官民皆惜春
書若蜉蝣:牛頭角前傳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禪心(二十三)
豆棚閒話:小市民風味的豬腰
亦有可聞:話稿費
試筆:有你,我的年華不寂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