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學生出席話劇訓練營,學習舞台技巧及編寫劇本。
當屋署樓宇安全大使 實地考察搜料助宣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為加強學生對樓宇安全的認識,由屋宇署主辦、教育局協辦的「樓宇安全學生大使計劃」於2014年展開,現時踏入第二屆,共有約50名學生參加。政府新聞網早前發佈一段名為《學生大使推廣樓宇安全》的影片,訪問參與計劃的學生。他們透過實地考察舊樓、參觀工程師辦公室及話劇表演,提升青少年對居住環境的關注及責任感,進一步了解樓宇安全的重要性和業主責任。
屋宇署於每年年中招募中學生參與「樓宇安全學生大使計劃」,計劃為期1年。參與計劃的學生早前到觀塘一幢即將拆卸重建的舊樓實地考察,屋宇署職員從旁指導他們辦認鋼筋銹蝕情況,學生使用工具敲打牆身,以牆身發出的聲音分辨實心牆及空心牆。
中四生黃媛瑛曾經於舊樓居住,她指若舊樓維修不善,便會出現漏水、混凝土剝落等情況,很容易壓到其他人。中四生梁守正指出,樓宇安全及保養同樣重要,樓宇保養不單改變其外觀,更可防止房屋倒塌或發生意外,保護生命財產。
主角衣物掛窗致變形
此外,他們出席了3日2夜話劇訓練營,向話劇團學習舞台技巧及編寫劇本,創作話劇宣揚樓宇安全重要性。話劇講述兩名主角因為經常把衣物掛在窗上,令窗框變形,兩人腰骨亦感到疼痛。
編劇之一中三生霍芷瑩表示,希望話劇能提醒市民不要讓窗子長期受壓造成意外,「如果窗子不能承受物件壓力,可能跌落街傷及路人。」
屋署:計劃反應良好
屋宇署技術事務總主任余寶美認為,樓宇安全信息較複雜,很難掌握,「學生透過實地考察、與專業人士交流,才可以把知識應用到話劇中,並在活動中加深對樓宇安全的理解。」屋宇署表示,計劃反應良好,有效宣揚樓宇安全信息,為香港締造安全及可持續的建築環境。
學生大使於今年上半年到安老院舍及學校演出話劇,向公眾傳遞樓宇安全信息。他們亦需要在校內舉辦至少一次推廣樓宇安全訊息活動,如廣播劇、話劇及遊戲、展覽攤位等,並於計劃完結前提交學校項目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