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一而再、再而三煽動鼓吹「港獨」,各界一致嚴正批評,唯獨口講「支持『一國兩制』」的反對派,以「言論自由」四字為那些散播激進思想的學生作掩護。
我們來檢視一下什麼人才可以擁有「言論自由」。去年特首梁振英籲市民用選票將拉布議員趕出立法會,被反對派批評為「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令人髮指」;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頂住壓力處理鉛水問題時所說的一句「官到無求膽自大」,被反對派批評為「挑釁、有膽無心肝」。
如今《學苑》明目張膽煽動「港獨」,毫不留情地踐踏反對派議員聲稱「支持」的「一國兩制」時,他們卻默不作聲,說該些學生有他們的「言論自由」。難道「投走拉布議員」和「官到無求膽自大」較「港獨」主張更為十惡不赦?為何前者遭受猛烈批評,後者卻可獲得「言論自由」四字為「護身符」?
這個問題,反對派議員始終沒有給出答案。在這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市民不「奢求」他們會嚴辭指責年輕人的過火行為,但最起碼也希望見到宣誓服務香港特區的立法會議員,會溫和堅定地對「港獨」主張說「不」。面對反對派議員這種心照不宣的「支持」,社會大眾也只能心照不宣地「理解」了。 ■記者 甘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