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電車公司把實時交通資訊分享給Citymapper,成為全港首個與Citymapper合作的交通工具營運商。鄺慧敏 攝
Citymapper冀政府提供平台 「放料」助業界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鄺慧敏) 政府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大推智慧城市,包括增撥2億元在交通幹道安裝探測器、資助巴士公司建立實時到站系統等。來自英國、去年於香港發展的應用程式(App)Citymapper認為,本港政府未有提供足夠交通數據,交通工具營運商亦沒有向公眾開放實時交通數據,令發展困難重重,冀政府提供平台開放數據,助業界發展。
Citymapper能提供即時交通資訊的程式,只要輸入目的地,系統便會提供點對點路程建議,教導用戶如何乘搭不同交通工具到目的地,包括巴士、港鐵、小巴、電車、街渡、的士及Uber等,並會計算車輛到站時間及整個交通時間。
僅獲Uber電車數據 其他靠估
Citymapper香港總經理蘇頌禮解釋,系統主要利用政府網站提供的公共資料、運輸署資料、巴士公司的巴士時間表及其他網上資訊計算車輛到站時間,但他承認準確度有誤差,因他現時只獲得Uber及電車的實時交通資訊數據,故其他交通工具的實時資訊只靠預測,如巴士每10分鐘至15分鐘一班,便會按12.5分鐘一班車來計算巴士到站時間。
他續指,曾嘗試與交通工具營運商討論能否開放實時交通數據,但並不容易,「營運商也投放了很多錢開發實時交通數據,若果與我們分享,我們也要承擔成本;而且他們也擔心自己的App少了人下載。」他又透露,去年曾要求運輸署提供部分數據,但至今仍未獲得有關數據。
指運署數據開放有待改善
Citymapper覆蓋全球逾三十個城市,包括倫敦、首爾、新加坡等,蘇頌禮指出,其他城市的交通資訊較為開放及齊全,如新加坡政府有平台提供所有交通工具的實時數據,並把數據開放給大眾使用,但本港運輸署沒有要求交通工具營運商開放實時數據,只提供班次及開車時間表,形容本港在數據開放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間」,冀政府建立平台助業界發展。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召集人楊全盛指出,本港沒有很多實時交通數據,即使有都只是圖像數據,而非電腦可讀取的數據,而開放數據是發展智慧城市的重要一步,建議運輸署與巴士公司續約時能加入條款,要求巴士公司提供更多數據。
運輸署回覆本報表示,會繼續與業界合作提供各種交通資訊,方便市民,但沒有回應會否要求巴士公司開放數據,只表示巴士公司正逐步推展實時巴士服務資訊系統,透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網頁和巴士站的顯示屏向乘客發放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