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就香港電視不獲發免費電視牌照一事上訴得直,各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歡迎上訴庭的裁決,指上訴庭法官在判詞中已清楚陳述了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有權從香港整體福祉出發作出發牌決定,又批評反對派凡事政治化,為達到其政治目的而令事件變得複雜,是次判決已還行政會議一個公道。
原行政會議成員、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全盤考量 審慎發牌
上訴庭是次裁決肯定了行政會議審議香港電視發牌時,已從市場的競爭情況,及社會整體因素作出全面的考慮。
期望市民詳細參考判詞,更全面地了解是次發牌事件的來龍去脈和涉及各種爭議的前因後果。
民建聯議員陳鑑林:亞視倒閉 前車之鑑
亞洲電視倒閉影響極為深遠,也證明電視市場的競爭極為激烈,其他新加入者要創一番成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故行會在考慮發牌時必須從實際情況及商業運作等方面考慮。不過,在這過程中,反對派刻意政治化,不斷借此抹黑特首及行會,上訴庭的裁決正好還行會一個公道,更反映出反對派的無稽。
金融界議員吳亮星:競爭失衡 牽連廣泛
反對派不斷以發牌事件借題發揮,上訴庭是次裁決明確點出行會在審議發牌過程中,已整體考慮了各種問題,在社會福祉及商界運作之間取得平衡。特別是營運一間電視台涉及範疇相當廣泛,一旦有問題甚或倒閉將牽連甚廣,必須審慎為之。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馬逢國:爭取空間 尊重判決
身為業界代表當然希望從業員有更多發展機會和創意空間。在發牌發生爭議時,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成立有關的專責委員會,但此舉將令事件變得太過政治化,故自己原準備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由法官作出公平的裁決,最後由港視自行提出。無論結果如何,都必須尊重上訴庭的判決。
旅遊界議員姚思榮:抹黑抨擊 亞視可鑑
很多投資者過去付出不少心思以至資金等,希望救活亞視,最終均損手離場,反映市場競爭激烈。行會在審批牌照時必須謹慎,從宏觀角度考慮,但就被反對派不斷抨擊。上訴庭是次裁決可還行會一個公道,更證明行會在考慮發牌問題時,是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的。■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