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正宏表示,樓盤供應開始增加,樓價逐步下調,為上車提供機會。
近日樓市開始放緩,市場上的樓盤供應又開始增加,或許是上車的時機。最近經一位舊客戶認識了一對準備結婚的年輕人,他們想筆者為他們的置業計劃提供意見。筆者和兩人見面並了解他們的財政狀況,希望這個案能鼓勵各位讀者努力上車。■康宏理財服務助理聯席董事林正宏
Richard今年32歲,是一位專業人士,每月收入約40,000元。Sandy今年30歲,從事文職工作,每月收入約25,000元。畢業後他們兩人已經積極控制消費和努力儲蓄,兩人合共累積了120萬元的銀行存款。現時每人每月基本開支大約5,000元,加上給父母的家用10,000元,兩人的每月盈餘分別有25,000元和10,000元。
計劃結婚前置業
兩位年輕人為了目標能夠放棄眼前的消費享樂而努力儲錢,並且僅靠自己便儲得過百萬的資金實屬難得,不過他倆同樣被高樓價的問題難倒;二人打算未來一至二年內結婚,並希望可以在結婚前先置業;雖然他們已累積了七位數的儲蓄,而且兩人每月的盈餘也不少,但他們也要確定能否負擔目前的樓價。
根據金管局的規定,現時購買600萬以上的自住物業,最多只能向銀行申請六成按揭,即首期最少需要240萬,再加上物業印花稅、經紀佣金和其他雜項開支等,動輒需要270萬以上的資金。
努力積蓄兩成首期
對Richard 和Sandy來說短期難以實現上車計劃,因此他們只好考慮600萬以下的物業。假若透過按揭證券有限公司的按揭保險計劃,自住物業最多可以承做9成按揭(實際按揭成數需視乎物業價格和供款者的負擔能力,詳見上表)。
筆者跟Richard和Sandy討論後,他們希望在市區購買一個兩房的單位,樓價大約500萬以上。因此他們的目標是預備最少兩成首期。筆者以樓價600萬,八成按揭,30年還款期及按息2.15%計算給他們參考(詳見上表)。
每月供款佔收入28%
每月供款約18,493元,佔兩人收入的28%,如果加息3%至5.15%,每月供款上升至26,773元,佔入息41%,屬可負擔水平。而首期連印花稅等首次支出約需150萬,和兩人目前的儲蓄120萬相差30萬。不過兩人每年的盈餘有42萬,預留部分作交稅和其他突然支出,差不多1年左右便能達標。因此筆者建議兩人可以一邊繼續儲錢,一邊物色物業。如果屆時樓價繼續下跌或遇上減價盤,則毋須一年便有望提早上車做業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