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聚焦原油凍產會議
中銀國際環球商品市場策略團隊主管 傅 曉
即將在卡塔爾召開的產油國凍產會議無疑是最近市場關注的焦點。今年2月,沙特與俄羅斯等國為了支撐油價提出了凍產計劃,主要內容是將各國原油產量凍結在1月份水平,而前提是各主要產油國都加入此計劃。目前最值得關注是OPEC成員國之間一貫微妙的關係。如果能夠對這個世界石油巨頭內部各成員國目前狀況有所了解,我們就可以作出更好的預判。
OPEC核心成員國
1)伊朗 :雖然伊朗同意出席會議,但不會加入凍產協議。伊朗由於核制裁,1月份原油產量僅為290萬桶/天,顯著低於其制裁之前400萬桶/天的水平。所以,在核制裁解除之後,伊朗希望增加產量恢復其市場份額。
2)伊拉克:附圖顯示自2015年以來伊拉克產量大幅增加。 伊拉克的增產以及撤銷對伊朗的制裁對OPEC海灣陣營的決策和紀律都構成了威脅。尤其是伊拉克和伊朗可能不願意為了提振油價而限產,令整個凍產協議蒙上了一層陰影。
3)沙特:作為OPEC最大的產油國,沙特面臨着市場份額下降的境況,2013-2015年間沙特在多個核心原油出口國的份額被其他生產國佔領。在4月1日,沙特副王儲Mohammed bin Salman強調當包括伊朗的所有OPEC成員國同意減產,沙特才會決定減產。這使得伊朗和沙特在多哈會議之前處於膠着的狀態。倘若OPEC沒有達成共識,原油價格可能將持續維持在低位。
其他OPEC成員國
與OPEC核心成員國不同的是,這些國家的意識形態、傳統文化和經濟體制更加多樣化,但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非核心成員國缺少財務以及技術上的靈活性,使得他們無法自主地控制原油產量。如若這些國家強行減少產量,則會很快面臨財政收支不平衡等實質性問題。這些因素令非核心成員國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經常超出配額生產。
由於協議各國有不同的想法,嚴格實施凍產其實困難重重。此外,我們注意到其實各個主要生產國1月份的產量已經是歷史高位。即使實施凍產,產量還將持續偏高,對供大於求的市場很難有顯著影響。
近期油價上升空間有限
前期油價的反彈與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相符。考慮到新興市場不景氣,美聯儲減慢了升息的步伐,因此走弱的美元對油價起到了一定的支撐。美元指數已經從去年12月份的100點左右下降至今年4月初的95點。
然而原油市場基本面未有明顯好轉,供給仍然遠超需求。只有原油庫存明顯下降才會對市場形成有力的支撐。目前的情況明顯相反,隨着由墨西哥灣進口的石油導致美國原油庫存大幅增加,我們相信油價若反彈至40美元/桶以上只是曇花一現。我們預計在今年5月下旬煉油廠耗油量逐步增加之前,WTI的價格上升空間依然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