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內地的信託產品及理財產品都離不開債券的形式,而現時國有企業的債券違約數量正在上升,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從而令準備發售債務的其他公司帶來了發債的困難。
多間國企取消發行債券
就在本月初以來,已有兩家國企未能按期兌付債券,還有一家國企暫停其債券的交易,債券違約於中國在岸公司債券市場曾經在多年期間是聞所未聞的事情,政府總會在關鍵時刻介入,救助陷入困境的發行人。可是在2014年3月發生了第一宗在岸公司債券違約事件,而第一宗國企違約發生在去年4月,隨茪什篕s造業和建築業的放緩,令鋼鐵和煤炭等行業的現金流出現問題,違約正在加快發生,這些違約還在給其他潛在借款人帶來融資困難。
據資料顯示,在今年4月的頭12天,至少出現18宗債券發行被取消,總價值達到178億元人民幣,而本年3月份已經出現62宗債券發行被取消,總價值達到448億元人民幣,自2014年開始,則有12宗公開發行的債券發生違約。
信用風險持續發酵,已經引發了投資者的負面情緒。近期違約發生的速度出乎市場意料。中國傳統的理念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加上投資者對固定收益市場中的剛性兌付概念揮之不去,令信用市場的風險定價變得不合理,影響到實體經濟的資金配置和結構轉型及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地方債置換成效待驗
隨茪什篣g濟增長速度的放緩,不少企業面臨荍Q潤減少、甚至虧損的困境,也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償還債務的壓力,可以預期在今後將會出現更多的企業信用債違約的個案。雖然政府已經盡量幫助各行業減輕壓力,但總體的經濟環境惡劣和融資渠道的收緊,使得經營者面臨財務困境,而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也直接影響到地方財政的收支平衡,為一些投融資平台的償債能力帶來壓力,中國政府也正在採取一些措施以防患未然,如地方債的置換計劃,但具體成效以及市場的接受程度和承受能力等還要拭目以待。
不過國有企業發生違約對於中國債務市場的長遠發展是健康的,因為這樣有助於降低一個由普遍假設所引發的道德風險,這個假設就是政府將為債券市場提供無止境的擔保。■美聯金融集團 高級副總裁 陳偉明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