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鄭月娥表示,擔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打破框架推動以服務受眾為主的社會福利改革,令她感到最大成就感。圖為當年任社署署長的林鄭。 資料圖片
回首仕途心路 最難忘改革社福惠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自明)上世紀80年代晉身政府,由政務官做到政務司司長,36年的公務員生涯,林鄭月娥經歷過無數風浪。林鄭月娥坦言,她大學時曾經參與社會運動,但畢業後決心由街頭走進建制,多年的公務員仕途,讓她做到改變社會現狀的初衷心願,其間擔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打破框架推動以服務受眾為主的社會福利改革,更令她感到最大成就感,「官僚系統有局限性,挫敗感肯定有。(但)如果我不能真正做事,我不會留到今天。」
林鄭月娥近日接受商台錄音訪問時,暢談當日投身政府的初衷心願。她坦言,小時候很喜歡在電視劇《北斗星》中飾演社工的著名影星劉松仁,自此決志擔任社工,但大學生活讓她眼界大開,深明求學不應被職業局限,「最初我修讀理科從醫,但會考成績不理想,我最終決定放棄從醫念頭,選擇自己心愛的文科,大學生活教我不應該局限自己。」
「若不能真正做事,不會留到今天」
林鄭月娥透露,她大學時曾經參與社會運動,沒料到會獲政府聘任,「大學時我有『兩個污點』:我經常活躍參與學生運動,雖然未必走到最前,但與民主黨李永達及單仲偕是『同一夥人』,在投考政務官前6個月,我亦在舊政府合署門外參與靜坐示威;我還曾任副團長組織赴清華大學的交流團,當年李永達及單仲偕也是團員,沒料到會獲政府聘請。」
畢業後,林鄭月娥決心走進建制改變社會現狀。回顧多年仕途,她坦言,36年的公務員生涯,讓她做到初衷心願,「我自小就鍾情擔任公職,從無想過到私人機構做事。當日我對社會問題感到不安及不滿,清晰知道要改變現狀,一是建制內,一是建制外,結果我選擇走到建制內。官僚系統有限制是必然的,挫敗感肯定有,但未至於要走返出去的程度。今年是我第三十六年在政府工作,如果我不能真正做事,我不會留到今天。」
「做到學生時代想做的事」
被問到公僕生涯最成功的事,林鄭月娥形容,最教她感到成功感的職位,是擔任社會福利署署長,而非今日的政務司司長,「理論上職位越高,相對容易打破局限。當日我只是擔任署長,但最能跳出框框,推動以服務受眾為主的社會福利改革,做到學生時代想做的事。雖然未必得到所有人認同,但服務是以人為本,回應市民的訴求。」
|